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过神经外科医生1个多世纪的努力,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由晚期患者改善视力视野为目的,发展到目前的早期诊断恢复内分泌功能为目的。手术方法由原来经颅直视手术发展到今天的经蝶显微手术为主,使垂体腺瘤治疗成为颅内肿瘤治疗最趋完善,效果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阿霉素治疗胶质瘤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2例胶质瘤患者手术灶处铺垫含有阿霉素2.5-10 mg的明胶海棉,并于瘤腔内留置ommaya化疗泵导管。术后经ommaya泵反复注入阿霉素2.5-5 mg/次,同时放疗者21例。结果 32例手术患者局部化疗2、3、4、5、6次者分别为9、9、7、2、3例,共122次。并发脑内出血5例次、癫痫3例次、颅内压增高并头痛3例7次。颅内出血者均同时合并放疗,颅内压增高并头痛者单次用阿霉素5 mg者5次、10 mg者2次。结论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行阿霉素局部化疗时可发生脑内出血、癫痫、头痛等并发症。调整单次阿霉素用量、避免同时放疗、减慢输注速度等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摘要
背景: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中,栓塞材料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Onyx胶是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剂,具有不粘管、弥散均匀及可控性好等优点。
目的:总结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3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动脉鞘,6F导引导管插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Marathon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内,采用“注胶-返流-停止-再注胶”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脑动静脉畸形闭塞40%~60% 8例,60%~90% 7例,90%以上(完全栓塞)16例。未能完全栓塞的15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痊愈,1例单侧肢体乏力,肌力Ⅳ级;6例患者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其中2例1年以后复查DSA显示脑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提示Onyx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4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2002~2012年收治67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与脑脊液置换治疗;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64.3%,27/42)、20 d治愈率(83.3%,33/42)和总治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5/25;56.5%(13/25);84.0%(21/25);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3.21±4.52)d]较对照组[(22.51±5.74)d]显著缩短(P〈0.05)。两组脑萎缩、脑积水、神经根刺激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显著,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76.
77.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畸型)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颅后窝畸形,即小脑扁桃体呈舌状延伸到枕骨大孔及颈椎椎管内,延髓及第四脑室下部下移至枕骨大孔,伴或不伴有脊髓空洞症。因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延误治疗,近年随着MRI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些疾病能够早期确诊,并能通过及时治疗,从而收到良好效果。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采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分离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回缩小脑扁桃体致正常位置,疏通闩部及硬脑膜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应用于脑干及脑干腹侧病变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极外侧入路对脑干及脑干腹侧、腹外侧的病变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和讨论。结果7例病人中有6例肿瘤,其中5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动脉瘤成功夹闭。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永久性面瘫1例,脑积水1例,随诊12~57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复发1例。结论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对脑干及脑干腹侧、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极外侧入路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具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于极外侧入路下对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出现率为100%,其中分支有中央支、迷路动脉、回返穿通动脉、弓下动脉。中央支供血于脑干,迷路动脉走行面听神经的下方,回返穿通动脉行于面听神经之间,弓下动脉行于面听神经的后上方。结论:小脑下前动脉与脑干、展神经、面听神经关系密切。脑干腹侧及桥小脑角病变手术中应妥善保护小脑下前动脉主干及分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