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在进行低温影响心肺功能教学中采用微课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临床医学(5+3)学生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共计70名。随即进行分组,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研究组学生开展微课结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与考试成绩。结果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分较对照组学生明显提高(P <0.05);研究组学生各项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学生明显升高(P <0.05)。结论 在进行低温影响心肺功能教学中采用微课结合CBL教学法教学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提升其学习成绩,培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数据库,将行OPCAB术患者,分为氯甲环酸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了至少一项明确临床结果的所有随机临床试验均纳入本Meta分析,日期截止至2012年1月。使用Review Manager 5.1统计学软件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连续变量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和95%CI。结果共10项随机临床试验中的849例病人纳入该Meta分析。在OPCAB术中,同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病人24h的胸腔引流量(WMD-209ml,95%CI:-310ml--107ml,p〈0.001),并显著降低异体红细胞(OR 0.46,95%CI:0.33~0.63,p〈0.001)和新鲜冰冻血浆(OR 0.30,95%CI:018~0.51,p〈0.001)的使用率。两组病人术后严重栓塞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和肺栓塞)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现有证据表明OPCAB术应用氨甲坏酸可减少术后出血量,减低异体血使用率,有明确的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IFLE标准定义急性肾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非急件肾损伤组(肾功能止常组)和急性肾损伤组(包括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比较两组患者闻术期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下令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r回归分析找出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30例患者,男性94例(723%),年龄(488±10.0)岁。术后有67例(51.5%)的患者处于损伤期或衰竭期,其中共17例(131%)患者行术后血液透析治疗。多因素Logisl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55,95% CI=1.003-1.110,P=0.039)、术前诊断为手动脉夹层(OR=21.770,95%CI=1.888-251.050,P=0014)及刚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OR=1.108,95%CI=1.002-1.225,P=0046)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牛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需要临床干预的发牛率为51.5%(包括损伤期和衰竭期)。患者年龄、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眼科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R组和R+F组,每组50例.三组均进行喉罩全身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维持;R组、R+F组给予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静脉维持;术毕R+F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3 mg拮抗,P组和R组不做处理,等待自然苏醒.记录三组镇静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T2)、苏醒时(T3)和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三组麻醉诱导时注射痛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R组和R+F组镇静起效时间均延长,R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延长,R+F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缩短(P均<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P组、R组、R+F组T1、T2、T3时间点MAP、BIS均降低,P组T1、T2、T3时间点HR降低(P均<0.05).与P组同时间点比较,R组、R+F组T1时间点MAP、HR、BIS均升高,R组T2时间点HR、BIS均升高,R+F组T2时间点BIS升高(P均<0.05);与R组同时间点比较,R+F组T3 时间点BIS升高(P<0.05).R组和R+F组麻醉诱导时注射痛、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P组(P均<0.05).R组和R+F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P组(P均<0.05).P组、R组和R+F组术后头晕、嗜睡、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时采用瑞马唑仑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有助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5.
一、医院改革中的危机意识通常一谈及“危机”,意指形势不好,其实不然。所说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心理体验,是指主体经常地从外在环境中体验到危机或挑战的心理习性。这种体验或习性,对于主体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使主体在心理上经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优势,综述如下。 1辨证治疗 王焱等[1]将过敏性鼻炎按虚实两端论治。实则责之于风寒、风热之邪及饮邪上干,阻塞肺气、鼻窍不通,用桑菊饮加减和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加强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有效地进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是许多卫生管理干部院校所共同关心的。现结合黑龙江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几年来工作的体会,就卫生管理专业成人学员的社会实践问题提出如下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气态化合物七氟丙烷 (C3 HF7)的小鼠急性经呼吸道毒性。方法 将 40只NIH品系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雌雄各半 ;按霍恩氏 (Horn)法 4个染毒剂量分组 ,每组 5只 ,组距 2 15倍设计剂量系列 ,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实验 ,用气相色谱仪对染毒柜内化合物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C3 HF7LC50 雄性小鼠为 2 96 8 9μg/ml;雌性小鼠为 2 785 1μg/ml,属微毒级化合物。 结论 C3 HF7属微毒级化合物 ,在小鼠急性经呼吸道毒性试验中表现出极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汉防已甲素在脂质体包裹前后的细胞毒性改变。结果显示,在40μg/ml浓度时,汉防己甲素包裹前后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酵母吸附功能、胞浆游离K+和Ca2+含量和细胞骨架调控能力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提示脂质体包裹可减轻汉防已甲素的细胞毒性。为开发该药的新剂型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脏病学》是成都中医学院邹学熹教授新著。该书前身名《中医五脏病学》,1983年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中医专家的好评。美国中医专家班康德先主阅读此书后,要求补充内容,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邹学熹教授应约将原书重新整理,编为此书。此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计58万字。总论部分论述五脏辨证规律,其中,作者有不少发挥和独创见解。各论包括61个病种,以五脏为纲分类归列。其中属肺脏之病者,有肺痨、肺痈、肺痿、肺胀、咳嗽、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