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耐药变异株(rtA181T/V和rtN236T)表达载体并对其体外复制能力和耐药性等病毒学特征进行体外研究。方法以含1.2倍拷贝HBV DNA全基因的质粒PUC-HBV1.2WT为模板,PCR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阿德福韦耐药株(rtA181V/T和rtN236T)的目的质粒,测序验证并利用变异株特异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ELISA检测上清中分泌的HBsAg和HBeAg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上清中病毒DNA水平,Southern blotting检测胞浆HBV复制中间体水平,比较野生株和变异株体外复制能力和对阿德福韦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构建的rtA181T、rtA181V和rtN236T表达质粒可用于变异株特异检测引物检测相应变异的阳性对照品;转染HepG2细胞后均可获得高水平的病毒抗原表达,胞浆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以检测到HBV复制中间体和病毒颗粒的存在;三种变异均可单独导致对阿德福韦耐药,IC50为野生株的2.8至4.7倍;体外复制能力较野生株降低,分别为野生株的94.2%、89.0%和77.7%。结论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变异株表达质粒并应用于变异株特异引物扩增检测技术,体外实验证实rtA181V/T和rtN236T单独变异均可导致HBV对阿德福韦耐药,且变异株的病毒复制能力较野生株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准确、简便而又快速地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建立了套式和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技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指标的检测,对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套式PCR能将单次PCR的敏感性稳定地提高1000倍;免疫套式PCR可检测到0.1~0.01pg/L水平。检测HBsAg阴性肝硬化22例(A组)、HBsAg阴性慢性肝炎13例(B组)、HBsAg阴性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正常对照组30例(C组)及HBsAg(+)/HBeAg(-)肝硬化患者12例(D组),分别有45.5%、30.8%、13.3%和100%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HBVDNA在一些抗-HBs(+)肝病患者和所谓健康人的血清中也存在。A、B两组检出有HBV和(或)HCV感染患者分别占81.8%和53.8%。提示套式和免疫套式PCR是简便、快速而又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HBV感染可能是引起HBsAg阴性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且HBsAg阴性肝病病因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重新认识自然感染者血清中抗-HBs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对于扰素治疗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3例为基因Ⅱ型,9例为基因Ⅲ型。所有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3Mu治疗,每周三次,连续十二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十二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3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基因Ⅱ型患者中,HCV RNA阴转率为45.45%(15/33)和27.27%(9/33),ALT的复常率分别为63.64%(21/33)和33.33%(11/33);而在基因Ⅲ型患者中则分别为66.67%(6/9),55.56%(5/9)及88.89%(8/9),77.78%(7/9)。结论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同,基因Ⅲ型对干扰素的疗效反应优于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94.
丙型肝炎病毒RNA非结构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引物对HCVRNA检出率的影响,立敏感的NS5区基因扩增技术。方法选择不同引物,采用非结构5(NS5)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联合式[HC非编码区(5′NCR)与NS5联合]PCR技术检测1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及37例输血后丙型肝患者的血清HCVRNA。结果1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应用联合式PCR,以NS5-3+NS5-4、SF2+NS5-4、K1+NS5-4、NS5-1+NS5-4引物及套式NS5-1+NS5-4引物扩增时,其RNA检出率分别为5/10、6/10、7/10、8/10和9/10;而37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35例RNA阳性,检出率为95%,其中18例1b型和19例2a型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9%。结论HCVNS5区的RNA检出率与引物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5.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对 2 6 9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HCV单纯 1b型感染、1b基因变异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 2 1)、71 4% (5 /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 2 0 )、4 8% (1/ 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 2 0 )、4 8% (1/ 2 1)、14 3 % (1/ 7)。 1b基因变异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基因变异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输血传染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 ,TT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及血清稀释法检测血清TTV滴度。结果 :肝癌中TTV阳性为山东临沂 8例 (8/ 2 5 )、广州 6例 (6/ 16)、广西 2 8例 (2 8/ 65 ) ;肝硬化中TTV阳性为 6例 (6/ 16)。结论 :本组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 39.3%的TTV感染 ,TTV感染可能对肝癌、肝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
广西85例肝癌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肝癌高发区的85例患者血清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认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GV-RNA),并用相同方法检测了HCV-RNA;HBV-DNA则采用单次PCR检测,阴性者再用套式PCR证实。结果提示:85例肝癌患者中,11例患者可检出HGVRNA,占和的12.9%,而HCV-RNA,HBV-DNA阳性者分别为15例及68例,占17.6%和80%。初步证明文本部分肝癌病人血清中存在GV感染,作者认为:H  相似文献   
98.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组织学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盲研究表明,江苏麻鸭的血清DHBV DNA与肝组织匀浆D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组织点灶状坏死有关,并可导致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
我们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nested-PCR)对河南地区 90例抗 -HCV阳性献血员血清及北京地区 2 6 9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检测 ,并对 5’ -非编码区 (5’ -NCR)PCR阳性扩增产物用酶切法进行HCV基因分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HCVRNAPCR试剂盒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提供 (批号 980 813) ;逆转录酶为Promega公司产品 ;Taq -P及限制性内切酶HaeⅢ 16IU·μL- 均为SABC产品 ;Ⅱ、Ⅲ型对照血清经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检测确定。 90例抗 -…  相似文献   
100.
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对39例流产的死胎,检测其肝细胞中HBV-DNA的存在状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酶标记ABC方法检测肝细胞中的HBcAg的存在状态。结果:23例HBeAg阳性孕妇胎儿中有3例,8例HBsAg单项阳性孕妇胎儿中有1例,在胎肝细胞基因组中检出整合型HBV-DNA顺序。经片断探针杂交:4例中有3例出现HBV-C基因及Pre-s基因整合型杂交带,其中2例胎肝细胞核内有HBcAg存在。证明HBV能在子宫中从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传给其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