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1977年NishizawaT及1998年okamoto报道从1例输血后的非甲-戊肝炎病毒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被命名为TT病毒(TTV)以来,人们认为TTV与输血有关,但是1998年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证实,与输血无关的人群中TTV感染很高。为了解北京地区不同人群中TTV的感染情况,探讨TTV的传播途径,对非输血相关的人群进行TTVDNA感染研究,我们对125例肾透析患者,120例丙型肝炎患者,100例正常献血员标本进行TTVDNA检测研究,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①…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5'非编码区BamHⅠ酶切位点变异的区域性分布。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的64例HCV1b基因型血清样品进行5'-NCR扩增后,分别用MboⅠ、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变异株分布的差异。结果测序证实中国HCV1b基因型在117位有BamHⅠ酶切位点。64例血清样品中,BamHⅠ单切点变异株,华南7例(28%),东北1例(10%),华北1例(11.1%),西南0例;MboⅠ及BamHⅠ切点均无的变异株,西南8例(40%),华南2例(4%),东北1例(10%),华北0例。结论证实HCV1b型BamHⅠ变异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变异较多,华北和东北变异较少。而这一变异是否与干扰素治疗耐药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取HCVⅡ型感染血清和Ⅲ型感染血清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HCV RNA检测,酶切分型结果如下: 29例丙型肝炎患者两种分型方法基因型检测结果: (1)5′-NCR分型:①24/29例无HaeⅢ切点,在145bp处有cDNA带,判断为Ⅰ、Ⅱ型。②3/29例有HaeⅢ切点,酶切后产生56bp、89bp2个片段,145bp处无cDNA带,判断为Ⅲ、Ⅳ型。③2/29有HaeⅢ切点,酶切后,产生56bp、89bp、145bp3个cDNA片段,判断为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HCV 1b基因型5’-NCR基因变异株的感染状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检测119例1b型中5'-NCR基因变异。结果在119例HCV 1b型中存在5种感染状态:①有Mbo I切点变异株占58.0%(69/119);②无Mbo I切点变异株占16.0%(19/119);③有Mbo I切点和无Mbo I切点混合感染株占10.9%(13/119);④有BamH I切点变异株占10.1%(12/119);⑤有Mbo I双切点变异株占5.0%(6/119)。1例干扰素治疗有效的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持续阴性,未检测出5’-NCR变异(有Mbo I单一切点),而2例干扰素治疗12个月和26个月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反复升高,HCV RNA持续阳性样品中,1例检出5’-NCR Mbo I酶切位点变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HCV 1b型中5’-NCR基因单一的Mbo I切点的样品,58.0%可能是HCV野生株感染的状态。  相似文献   
45.
聚合酶链反应中污染环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通过重复94℃~95℃变性、37℃~55℃复性、72℃延伸等简单的3个温度,能将靶DNA扩增数百万倍,获得极高的检测敏感性,操作者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污染,极微量的污染便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现分别对污染和如何判断污染及污染源的追踪等3个部分进行阐述。1污染为了使读者重视操作堆积化及其重要性,我们将PCR整体绘制成PCR污染示意图,并分别叙述各区的相互关系,图中分为4个区,即污染1区、清洁区、污染2区、交叉污染区等。见图1。  相似文献   
46.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产生物素交联光敏补骨酯素(Biotin—Psoralen)标记核酸探针,建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原位杂交方法,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了血清中的HBV DNA,结合PBMC的原位杂交结果,对HBV DNA在PBMC中存在的状况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的HBV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及变异株的酶切位点分析。方法 对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及酪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IDD)变异病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HBV感染的病例中,不仅检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到YIDD/YVDD变异,还存在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LLLL)到亮氨酸、蛋氨酸、亮氨、亮氨酸(LMLL)变异,天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LHD)到天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DMHD)变异及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LAQ)到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谷氨酸(LMAQ)变异。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变异株存在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结论 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均在“ATG”(M)蛋氨酸密码子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YVDD、YIDD、LMAQ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GR)技术对 2 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2 1)、71 4% (5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2 0 )、4 8% (1/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2 0 )、4 8% (1/2 1)、14 3 % (1/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9.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报道应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情好转,血清ALT下降,但不能指示血清中HCV RNA含量逐渐下降或消失的情况。本文应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2例未经干扰素治疗的8份系列血清和3例经干扰素治疗的16份系列血清,进行HCV RNA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在肾脏等肝外组织中都有存在和表达。本研究探讨腹水中HBV及其抗原、抗体的存在和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20例中17例为乙肝后肝硬化,3例为其他原因合并腹水。15例有反复输血史。2材料及方法:(1)同时取患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