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引起发热,血小板减少,严重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其宿主动物广泛,流行环节复杂,传播媒介主要为蜱。本文就其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云南省已建成了省级?市级?县级三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并开展了实验室质控样本考核、核酸诊断方法与免疫诊断试剂现场应用评价等活动。本文系统总结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的评审过程、参比实验室的运行,分析了云南省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血吸虫病参比及网络实验室的建成将为云南省新时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影响滇西鼠传疾病疫源地室内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滇西鼠传疾病流行区选择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每个县4个村),每个自然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共800户为鼠形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调查区。每户布放5个鼠笼捕获鼠形动物,连续布放3个夜晚,根据鼠形动物外形特征鉴定种类。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室内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利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采用多元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0户共捕获421只鼠形动物(包括2目2科6属9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鼠种(66.03%).多元跨栏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显示:傣族和彝族家庭捕获鼠形动物的概率增加2.16~2.87倍;家庭成员具有大学学历和户外堆放垃圾的家庭捕获鼠形动物的概率减少50%~68%;居住院内可见鼠形动物的家庭捕获的概率增加1.66倍;房屋周围(<50 m)种菜家庭捕获鼠形动物的概率增加1.52倍;被调查者认为室内鼠形动物多的家庭捕获的概率增加1.59倍,同时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也增加1.84倍;房屋地面为水泥或瓷砖的家庭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3.62倍。结论 滇西鼠传疾病调查地区室内鼠形动物丰盛度与社会经济、人为及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效控制鼠形动物的丰盛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6.
Rh血型系统是当前除 ABO 血型系统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最复杂、最具有多态性的血型系统[1].Rh 基因座有两个基因,即 RHD 和 RHCE.Rh血型表型的多态性由 RHD和 RHCE 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排列,因此易出现顺势基因重排,产生新的 Rh 抗原[2].变异型的 Rh 基因表达变异的 Rh 抗原,随着 DNA 测序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上百种 RHD 和 40 多种 RHCE 基因的变异型,例如弱D、缺陷D 或极弱 D,以及 Rh 抗原缺失表型(Rhnull、Rhmod)等[3-4].RhD--血型为 Rh 血型系统中十分罕见的变异型,其红细胞上D抗原正常或过量表达,但C、c、E、e抗原表达均缺失.本文报道了1 例RhD--血型、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产生且有输血需求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索建立山丘型地区复杂钉螺孳生环境中运用无人机喷撒灭螺药物的方法,并评价其灭螺效果。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及查阅文献制定无人机喷撒灭螺药物效果评价方案。2022年8月,选取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大凤集自然村以北的山坡田为预试验现场,将预试验现场(12 000 m2)分为4组,每组面积不少于3 000 m2。A组试验区域不清障,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B组试验区域先进行清障,然后采用无人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C组试验区域不清障,采用背负式喷撒(粉)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g/m2);D组试验区域先清障,然后采用背负式喷撒(粉)机喷撒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剂量40 g/m2)。将4组试验区域再分别按面积均分为6个地块,并依次编号为1、2、3、4、5、6区,其中1区用于开展基线调查,2~6区用于灭螺后1、3、5、7、14 d钉螺调查。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3、5、7 d和1...  相似文献   
108.
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轻者弯腰活动、下蹲疼痛难忍重者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笔者应用小针刀治疗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68例,其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个月;单侧发病169例,双侧发病99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轻者弯腰活动、下蹲疼痛难忍,重者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笔者应用小针刀治疗26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68例,其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2个月;单侧发病169例,双侧发病99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索医院输血科转移血辫标本全自动化方式对于提升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国10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输血科2021年1月~3月由所在地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悬浮红细胞(袋)上的血辫标本(从悬浮红细胞血袋上截下1段已热合好的血辫标本)共16 548份,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8 274):采用DS-6800A型全自动样本转移系统转移;对照组(n=8 274):采用手工转移。记录并统计比较2组转移血辫样本标签所用时间、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所用时间、转移后标签核对准确率、台面整洁度和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转移血辫样本标签用时(s):0.67±0.3 vs 3.67±0.6(P<0.05);血辫标本全流程操作用时(s):16.93±0.5 vs 19.85±1(P<0.05);转移后标本及标签核对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97.91%(8 101/8 274);台面整洁度:99.19%(8 207/8 274)vs 94.39%(7 810/8 274);血辫标本转移准确率:100%(8 274/8 274)v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