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月坛街道居民住院原因以及住院患者预后。方法 所有居住在北京月坛街道并在研究期限内(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入住医院的患者均被纳入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22552例月坛街道成年居民入住医院,共查阅 21191份住院病历,1719例患者为孕、产妇被排除,最终19472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因实体肿瘤入院患者最多,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按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年龄<45岁人群,因生殖系统疾病入院比例最高;45~59岁人群,因实体肿瘤入院最多;60~74岁人群入院原因分布与45~59岁组相似;75~89岁组人群,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入院患者最多;≥90岁组人群,因呼吸系统疾病入院患者最常见。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为实体肿瘤。不同年龄组患者,常见的住院原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肾脏病理诊断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作用,以提高临床上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48例患者,对对比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实验组患者实施肾脏病理检查,将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效果,可见,经肾脏病理检查的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比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早期诊断中,通过应用肾脏病理检查方法进行相关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患者肾脏的病变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院前急救转运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这段时间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计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边治疗边转运的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院前转运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应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对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救治;采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救治.对比两组患者脑卒中疾病院前转运时间、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脑卒中疾病治疗总时间、脑卒中疾病临床救治效果、在卒中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脑卒中疾病院前转运时间、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脑卒中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疾病临床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卒中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卒中单元院前急救模式对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下肢皮肤溃疡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下肢皮肤溃疡患者120例,结合治疗计划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皮肤溃疡患者高压氧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江阳区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相应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江阳区瓦窑坝粮库作为监测点,采用标准中号捕鼠夹捕鼠,对捕捉的鼠类分类计数,对不同鼠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在特殊行业、垃圾处理场、机关、居民区、绿化地带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选择5个监测点监测,作为4~11月定点监测对象,采用蝇笼捕捉法,对捕捉的蝇类毒杀后分类计数,对不同蝇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将江阳区16个乡镇街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在5个片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的1个组或社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5户居民户,采用电动吸蚊器定时吸蚊,对捕捉的成蚊毒杀后分类计数,对不同蚊类种群制作标本保存;在江阳区城区随机抽取5个单位作为监测点,采用使用统一规格捕蟑盒诱捕,对捕获蟑螂分类计数。不同种类制作标本保存。结果:共捕获鼠类三种35只,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占鼠类种群的77%。总体季节消长为7~8月高峰。监测发现的蝇类种群有三科、5属、8种,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铜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种群的28%,25%,16%。总体季节消长5~7月份高峰。监测发现的蚊类种群共5种。其优势种群为: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种群的40.45%,27.24%,21.51%。总体消长趋势为:6月、9月呈现两个高峰,6月为最高峰,9月为次高峰。监测发现的蟑螂种群有4种,优势种群为东方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40%与32%。总体季节消长为:3月份出现,6月份高峰。结论:鼠类是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蝇类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类是乙脑、疟疾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100余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蠕虫卵、原虫,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离合欢皮中的皂苷物质,并评价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细胞活性为指标,依次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反相C18色谱柱从合欢皮正丁醇相中分离得到活性组分H5;采用UPLC-TOF-MS分析,确定此组分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结果 组分H5中主要皂苷类物质为julibroside J5、julibroside J8、isomer of J5和isomer of J8,总含量为79.15%,且对EA.hy92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7.82 ±1.59 μg·mL-1).结论 成功分离得到了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的合欢皮皂苷物质.  相似文献   
98.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病率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1至1996年1056例危重病患者,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F的患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56例危重病患者中,339例发生MOF,患病率32.1%。1991-1996年6年期间MOF患病率无明显变化,以APACHEⅡ评分对患病率进行调整,调整率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治疗尿道会师与前列腺摘除术后尿道狭窄。方法 经尿道采用冷刀瘢痕内切开加电切刮除瘢痕瓣,使狭窄部位形成一平滑而宽畅的尿流通道。结果 患者23例,狭窄部位分别为膜部、球膜部及膀胱颈部、长度为0.6~2.0cm,术后18例能顺利排尿,4例仍有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后逐渐排尿顺利,轻度尿无禁2例,1~2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 该方法瘢痕切除充分,成功率高。切除时应注意正确引导,掌握冷切与电切的方向、深度与范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骼内动脉灌注化疗预防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方法:浸润性膀胱肿瘤行膀胱部份切除或全切术后,骼内动脉远端插管与皮下埋置化疗泵,术后定期经皮穿刺注射丝裂霉素与卡铂等化疗药物,观察药物作用与肿瘤复发情况等以确定其临床疗效。结果:14 例浸润性膀胱肿瘤(T3 期11 例,T4 期3 例) 除2例近期埋泵处皮肤红肿与1 例臀部皮肤潮红及臀肌疼痛外,未见血象降低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随访2 例术后11~30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方法将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效地杀灭残存与复发的肿瘤细胞,并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