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回顾70例心包内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结果:1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1.43%,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5例,急性肺水肿6例,支气管胸膜瘘及进行性血胸各2例,15例台愈出院,结论:心包内解剖肺血管并不一定增加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洋地黄类制剂可以防治心包内全肺切除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术后限制液体入量是防治急性肺水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2.
不使用消耗品的电视胸腔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使用消耗品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时,作一长3-8cm的胸腔镜小切口,通过该切口借助常规手术器械进行61例胸内手术,包括肺大疱切除38例,恶性胸水胸膜活检、胸膜固定9例,肺部分切除6例,纵隔肿瘤切除5例,肺叶切除3例。结果:全组均不需用一次性消耗品,没有中转开胸病例,术中、术后出血量较常规开胸手术少。结论:不用消耗品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可行的,胸腔镜小切口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肺癌联合受侵器官的扩大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对伴有胸部器官侵犯的局限性浸润的Ⅲ期以上晚期肺癌43例实施了肺癌联合受侵器官部分切除的扩大切除术,切除器官包括部分左心房、胸壁、胸主动脉外膜、肺动脉、隆突、上腔静脉、心包.本文就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4.
小儿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是致病菌经邻近器官的感染扩散或血源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心包填塞症状,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93—2002年共收治小儿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患儿2l例,均采用心包大部分切除术,效果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背景:目前国内外接近人体生理学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较少见。 目的:采用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假栓塞组,栓塞组家兔肺动脉多次注入自体血栓,假栓塞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血栓。 结果与结论:栓塞组干预4周后解剖肺动脉并经病理检测可发现有血栓机化,肺动脉CT造影均可见局部肺动脉截断征,以及炎症、梗死、胸膜增厚等间接征象,肺动脉解剖及病理均可发现实验兔肺动脉血栓形成机化及慢性炎症改变。结果证实,采用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诱导的犬平滑肌样细胞和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PGA)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胶原包埋PGA构建复合支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血管平滑肌样细胞,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HE染色见胶原包埋PGA组有平滑肌样细胞生长;甲苯胺蓝染色见平滑肌样细胞被染成浅蓝色,胶原包埋PGA组较单纯PGA组明显增多;电镜观察,胶原包埋PGA组可见到细胞在支架上贴附和生长良好。结论 细胞和胶原包埋PGA的支架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7.
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的临床带教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社会对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医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实用型医学人才。近三年来,笔者在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将解剖学与外科学知识结合讲授,实习生普遍反映良好,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采用在动物体外构建初级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内强化的方法 ,探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能性.方法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所有种子细胞,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内皮样细胞,观察细胞标记的成功率;血管平滑肌样细胞(VSMLCs)和血管内皮样细胞(VELCs)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PGA)的复合支架表面;将细胞和支架的复全体种植于动物皮下,并设立对照组,分别于植入后的第4,6、8周再次麻醉动物,取出植入皮下的组织工程化血管,行组织学及免疫荧光等检查.结果 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管壁结构比较清晰,细胞数量也已减少,胶原成分增多,管壁分层明显,可见内膜、中膜和外膜,对照组无此特点;实验组皮下培养8周Brdu标记细胞的免疫荧光观察见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证明来源于所种植的种子细胞.结论 体外构建的初级组织工程化血管,以动物的皮下为生物反应器,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可使血管壁得以强化,从而构建出次级组织工程化血管;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次级工程化血管组织其大体结构与天然血管相似;血管壁细胞有种植的种子细胞生长,并参与了.组织工程化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6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多向分化和增殖的潜能,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含量极少,因此体外纯化和扩增极其重要。目的: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及生长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6-05/2007-12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血来源于成人肋骨骨髓。方法:收集成人骨髓血,采用密度为1.077的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成体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根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贴壁的特性除去未贴壁细胞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3代细胞在-80℃条件下冻存,24h后复苏,观察活细胞数,按2×103/cm2种植扩增,扩增时保持细胞密度为2×103/cm2~8×103/cm2。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和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接种三四小时后细胞开始贴壁,24h后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d后贴壁细胞为单个或几个细胞克隆,散在分布,大部分细胞呈纺锤形。7~9d后集落迅速增多细胞融合,细胞数量约增加了10倍;10~12d,细胞数量增加了约20倍,铺满了全层,细胞排列也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旋涡样生长,旋涡中心细胞呈多层分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KDR、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1a、CD14、HLADR等。原代细胞培养曲线显示,第2~6天为生长潜伏期,第8~10天进入对数增长期,第12~14天进入个平台期;传代培养的潜伏期为24~48h,对数增长期为4~6d,细胞的增殖、生长逐渐缓慢,接种后8到9天进入平台期。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的方法获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大量增殖的能力,表达CD105、KDR,不表达HLA-DR、CD34、CD45、CD11a、CD14。  相似文献   
70.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助推器”,促进广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广西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促进公立医院的基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