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和(或)认知康复和(或)基础康复3种不同治疗措施对其睡眠、运动、认知、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共96例OSAHS合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7例患者为nCPAP+认知康复组,采用nCPAP+认知康复治疗12周;33例患者为认知康复组,仅采用认知康复治疗;36例患者为对照组。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进行运动能力及认知、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3种不同措施治疗OSAHS合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12周后,nCPAP+认知康复组在PSG参数[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运动功能(F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较认知康复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nCPAP+认知康复组及认知康复组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总评分及地点定向、复述、计算、记忆力、语言项目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运动中的疗效。方法:共58例COP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3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治疗组,均完成8周的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BODE指数、主观用力程度(RPE)计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8周后,该组在6 min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评分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47,P=0.045)。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质量指数(BMI)2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RPE评分、Barthel指数(BI)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肺康复运动中,应用Bi PAP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如何选择肺康复策略.方法 将89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严重度分为中度COPD组(n=32)、重度COPD组(n=36)和极重度COPD组(n=21),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康复干预策略1组和策略2组,并进行20周的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及各组间患者BODE指数、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肺功能(FEV1)、体质量指数(BMI)及COPD急性加重次数的变化.结果 经过20周的肺康复干预,COPD中度、重度患者策略2疗效最好,干预前后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ODE指数、MMRC、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疗效最好,干预前后MM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ODE指数、6MWD、BMI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OPD患者策略2组的BODE指数和6MWD改善效果最好(均P<0.000 1);极重度COPD患者策略1组MMRC改善效果最好(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重度COPD患者在肺康复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P<0.01);其余不同干预组和不同严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同严重度COPD患者可采取不同的肺康复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CV)及不同时间给药前后血压CV的差异。方法:将12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OSAH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比较2组间血压CV的差异。83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患者根据早晨或夜间口服替米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分成4组,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测定,计算出各组间血压CV,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CV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单纯高血压与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比较血压CV有显著差异(P<0.001)。夜间口服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患者收缩压的日间CV较其他组有明显改善(P<0.05);舒张压的总CV、日间CV及夜间CV均明显改善(P<0.001)。结论:合并OSAHS的高血压患者血压CV升高明显,夜间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更好改善血压C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4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及8例单纯OSAHS患者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检测,并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进一步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合并OSAH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高于单纯脑血栓形成组(P〈0.05)。脑血栓形成合并OSAHS的患者MMSE评分、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较单纯OSAHS及单纯脑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栓形成合并OSAHS组AHI与MMSE及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脑血栓形成合并OSAHS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390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098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390例(35.52%)。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卒中部位,卒中性质、意识状态等有密切关系。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避免感染的易患因素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8例VaD患者,依据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0.05mg,每天2次;0.10mg,每天3次;0.15mg,每天3次)分成3组;另设14例VaD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连续12周。分别在治疗0、6及1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石杉碱甲不同剂量治疗组的MMSE、HDS评分及BI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VaD的疗效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轻度认知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年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一种高危因素。每年大约有10%-15%MCI发展为痴呆,故MCI被认为是AD早期干预治疗的最合适人群。我国2000年北京社区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MCI发生率为11.8%,与国外文献资料类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不同严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AD诊断标准的229例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分成轻度AD患者58例,中度AD患者78例,重度AD患者93例。不同程度AD患者再随机分成石杉碱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各3组,分别给予石杉碱甲0.05 mg 2次/d、0.1 mg 3次/d、0.15 mg 3次/d。在治疗0、12及52周进行MMSE量表、Barthel指数(BI)及患者陪伴家属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的评定。结果:对于不同严重度的AD患者,石杉碱甲高剂量治疗组在12周、52周治疗后MMSE量表评分、BI评分好于其他2剂量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均P<0.05)。石杉碱甲高剂量治疗52周后,轻度AD患者陪伴家属的HRSD及中、重度AD患者陪伴家属的HAMA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其他剂量组(均P<0.05)。AD患者石杉碱甲剂量与MMSE量表评分12周、52周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轻度AD患者陪伴家属的HRSD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中、重度AD患者陪伴家属的HAMA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石杉碱甲对AD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石杉碱甲能延缓患者的认知下降。随着患者的认知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亦得到改善;其陪伴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随机将1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石杉碱甲(0.05 mg 2次/d、0.10 mg 3次/d、0.15 mg 3次/d)及吡拉西坦口服对照组,连续52周。分别在治疗0、6、12及5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的评定。结果:在治疗6、12、52周后MMSE评分石杉碱甲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SE评分的差值石杉碱甲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12、52周后BI评分及治疗后的差值石杉碱甲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52周后HRSD评分及治疗后的差值石杉碱甲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石杉碱甲能延缓患者的认知下降。随患者的认知改善,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