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结果 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均P<0.05);p53及survivin阳性表达的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survivin阳性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分化和低分化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5)。结论突变型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突变型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有协同作用;p53突变与survivin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较为罕见,临床异质性大,极易漏诊、误诊。本研究旨在总结抗LGI1抗体及抗CASPR2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抗LGI1抗体、抗CASPR2抗体脑炎患者共28例,所有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谱及副肿瘤抗原谱抗体筛查。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并对这2种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8例中抗LGI1抗体脑炎17例,发病年龄28~83(53.18±19.08)岁,男女患者之比为9?8。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0例,癫痫发作7例,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4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实验室检查发现低钠血症7例;脑脊液检查异常4例,表现为白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轻...  相似文献   
25.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医、中药衔接的桥梁,是临床应用的纲领,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关键环节。中药药性是否与中药中所含的物质有关,一直是医药界研究的难题。近几年对于次生物质和初生物质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广泛,继而产生了对于药性与物质基础关系研究的新观点。文章从次生物质、初生物质、中药药性物组学和"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假说的角度,对近年来中药药性与物质基础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试图进一步阐明中药药性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为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我国导致ESRD的主要疾病,占54.4%,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实验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肾脏的病程、治疗、预防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常规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ACEI或ARB类药物,或加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等。在治疗的期间,可因病理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个体差异,出现疗效不佳或易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能否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点。在消除蛋白尿、缩短疗程、减轻副作用、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寻求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的一致性,探索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突破途径,是国内肾脏病工作者一直探索的一个课题。2003年初笔者根据多年按照中医理论治疗蛋白尿的经验,采取先辨病后辨症,选定治疗不同类型蛋白尿的两种验方,将蛋白尿分为虚寒型与瘀血痰阻型,由药剂科制成水丸或胶囊,配合我科治疗慢性肾炎不同程度蛋白尿。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多数研究为单味中药或临床对照研究,而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先辨病后辨症,不同中药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尚未发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不同程度蛋白尿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试图为提高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探索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7.
李静文 《大家健康》2016,(11):291-291
目的:调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使用现状,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对降低临床钢针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静脉治疗小组开展以“降低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临床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静脉导管使用率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钢针使用率由63.75%下降至44.92%;且圈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对降低钢针使用率效果显著,而且督导了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蒋宝素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文  李宁 《河南中医》2016,(6):983-984
蒋宝素根据有无邪症邪脉将中风分为类中风和真中风。真中风的病机可概括为内虚邪中,类中风病因多属风、火、痰、气、虚,其病机总属肾中水火不足,二者虽同有本虚的一面,但治疗方向不同,有外感者注意驱风,属内伤者注意循症求因,治病求本。其对于真中风的治疗,多从阴亏血少,营卫气虚两方面考虑,以补气血,固营卫,祛风通络为治疗原则,有中脏腑、中经络之分,用药喜用真黄风汤加减。对于类中风的治疗,多从脾肾论治,结合风、火、虚、痰、瘀来审症求因,辨证论治。其临证用药特点:喜用对药:黄芪和防风,竹沥和生姜汁;喜用豨莶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髓鞘寡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例MOG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1.4±14.9)岁。脑炎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11/24),其中皮质脑炎10例;其次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6/24)、横贯性脊髓炎(3/24)、视神经炎(2/24)、视神经脊髓炎(2/24)。临床表现多样,头痛发热为皮质脑炎型患者最常见症状。24例患者中,9例脑脊液压力升高(190~380 mmH2O);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8~1 800/mm3),以单个核细胞为主;9例脑脊液蛋白升高(0.46~1.92 g/L)。所有患者血MOG抗体均为阳性,其中有6例患者脑脊液MOG抗体阳性,1例患者合并血清和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进行了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21例发现有颅内病变,部位累及皮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脑膜、视神经、颈髓和胸髓等,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明显高信号,DWI等信号或高信号,ADC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点线、斑片状强化或无强化。12例患者进行了脊髓MRI检查,其中有8例患者脊髓受累,病变主要位于颈髓和胸髓,常累及2个以上节段。24例患者中,除2例拒绝采用免疫治疗外,其余22例采用了激素和/或血浆置换、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除3例患者失访外,对其余21例患者进行了3~24个月的随访,15例患者预后良好,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3例患者遗留部分症状。结论 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异质性大,应重视皮质脑炎型MOG抗体脑炎的诊断;脑脊液多为炎症改变,可见颅内压明显增高或白细胞数显著升高,注意与颅内感染性病变鉴别;血清MOG抗体阳性率高于脑脊液,偶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模式下,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PBAC评分。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BA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PB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4%,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曼月乐环运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降低阴道出血、睡眠障碍、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