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返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静脉瓣返流的准确性。方法:40条正常和30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CVI)下肢进行了CDFI检查,将下肢静脉分为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静脉(PPV)、胫后静脉(PTV)和隐股连接部(SFJ)五个节段。结果:正常下肢480个静脉节段的生理性返流时间95%正常参考值上限为0.5s。以静脉造影为对照,患肢异常节段较正常节段返流时间显著延长(P<0.01),以返流时间>0.5s做为静脉瓣病理返流的标准,立位乏氏法和挤压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1.6%、85.7%,特异性100%、90.9%和准确性85.0%、86.7%。结论:本文提示CDFI是无创性评价静脉瓣功能不全敏感且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伤口创面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因条件的差异,创面感染依然是外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我部卫生所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蜂蜜治疗各类创面12例,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其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瘤径为10 mm~25 mm)和巨大型动脉瘤(瘤径25 mm)患者51例(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53±13)岁。根据是否使用弹簧圈填塞瘤腔,分为PED组31例和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6个月的影像随访效果。栓塞率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对PED组31例患者32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5±3)mm]共使用33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5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7个;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患者21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7±4)mm]共使用22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0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1个。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示PED组的动脉瘤复发率(Raymond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PED联合弹簧圈组[分别为9.7%(3例)和0%],PED联合弹簧圈组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ED组[分别为10.0%(2例)和6.5%(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时,联合弹簧圈填塞瘤腔可降低动脉瘤残留发生率,但可能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风险。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胎儿脑和脐血流预测胎儿生长迟缓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测84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31例胎儿生长迟缓(IUGR)胎儿脐动脉(UA)搏动指数(PI)、大脑中动脉(MCA)PI和UAPI/MCAPI比值。结果:IUGR胎儿MCAPI显著小于正常胎儿(P<0.01),UAPI和UAPI/MCAPI比值明显高于正常胎儿(P<0.01)。以二个标准差作为截止点水平,MCAPI、UAPI和UAPI/MCAPI比值预测IUGR的敏感性分别为80.64%、70.96%和87.09%;特异性分别为94.05%、88.90%和97.61%。结论:UAPI和MCAPI可预测IUGR。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Bean's肝肾囊肿硬化疗法加以改良,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5例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采用Bean's法治疗57例,改良法治疗78例,改良法是在Bean's基础上有两点改进:1,穿刺囊肿内插管。2、用50%葡萄糖代替无水酒精作硬化剂。结果 Bean's法有41例一次完成治疗(71.93%),随访治愈率80.70%,有21例治疗时出现中度以上疼痛。改良组中77例一次完成治疗(98.72%),治愈率100%,病人无任何不适感及并发症。改良组治愈率明显比Bean's组高(P<0.01)。结论 改良法明显优于Bean's,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正患者男,42岁,因"突发左肩疼痛,左上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突发左侧肩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随即出现左上肢无力伴麻木。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左上肢C6~C7节段,右侧T3~T11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颈段MRI检查提示,C3~C7水平椎管内脊髓腹侧血管明显迂曲扩张呈流空影,伴髓内不均匀信号影,其上下方向均可见髓周迂曲流空影及脊髓水肿信号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治疗中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内治疗的9例2~14岁儿童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9例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DSA技术实时辅助切除AVM。分析患儿外科治疗的影像学治愈率及术中造影的并发症。术后对患儿进行1~15个月临床随访,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9例术中造影提示,完整切除8例,有残余病变1例,随后对残余病变进行了完整切除。畸形团切除后即刻造影证实,9例患儿的畸形团均被完全切除。无一例因术中造影引起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命名性失语,6个月后逐渐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mRS评分0~1分8例,2分1例,无一例再出血。结论儿童AVM手术治疗中行DSA,初步观察安全且有效。术中造影能够实时指导对病变的完全切除,提高AVM的外科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9.
<正>患儿男,5岁,因外伤致脑室出血继而发现基底动脉瘤5个月,于2014年7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患儿足月顺产,既往身体健康,无颅内动脉瘤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史。5个月前玩耍时被推倒,枕部磕撞床沿,约10 min后出现嗜睡,伴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及MRI示:脑室内积血,脑干前方占位,考虑基底动脉瘤。予以止血、降颅压等保守治疗,3 d后症状明显缓  相似文献   
50.
足踝部隐性骨折的CT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和踝部疼痛多为骨折和韧带损伤引起,过去明确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因该部位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对一些微细病变容易漏诊,从而造成残疾。为减少因漏诊误治造成足踝部伤残发生,1993~2000年,我们对训练后出现足踝部疼痛,怀疑骨折但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战士,予以CT检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CT室检查足踝部外伤的战士150余人,检出足踝部微细骨折的65例,此65例均为训练后出现足踝部疼痛而就诊,但足踝部正侧位X线平片未见明显的骨折征象。男64例。女1例。年龄18~21岁。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