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强骨饮对原发I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矿密度、骨折愈合、骨转换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65例原发I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法国Midlink公司生产),分别测腰椎正位(L1-4)和健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Torch)(单位为g/cm。),并测定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TRACP5b)。随后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自拟中药强骨饮,日1剂,早晚温服;对照组则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两组共服用药物6个月。患者于治疗后每月行x线拍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生长情况;治疗6个月后再次测定腰椎正位(L1-4)和健侧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四个部位骨密度值及BAI。P、sTRACP5b,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强骨饮组4个部位的BMD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Wards三角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q-药强骨饮治疗原发I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并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外科治疗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鉴别保护正常岩上静脉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治疗的10例岩上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判定动静脉瘘口位置,辨别正常的岩上静脉.术后行影像学复查,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术中发现伴发正常岩上静脉,均应用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加以辨别保护.10例病例均经术后随访血管造影证实瘘口离断,术后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mRS评分:7例0~1分,2例2分,1例3分.结论 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伴有正常引流功能的岩上静脉,术中需保留;术中吲哚氰绿荧光显影技术有助于分辨并保护岩上静脉,防止该静脉损伤而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使用带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的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使用PED治疗的1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54±14)岁。对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对13个海绵窦段动脉瘤,术中共使用14枚PED(1例使用2枚),其中10例使用PED和弹簧圈栓塞,3例仅使用PED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术后随访3~10个月,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均闭塞。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动脉溶栓后恢复出院。结论初步应用PED治疗颈内海绵窦段动脉瘤安全和有效,但仍需要更多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入院治疗的4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A组,34例)和载瘤动脉闭塞组(B组,6例),并根据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A组患者改善29例(85.3%),稳定1例(2.9%),进展4例(11.8%),4例进展患者死于脑梗死并发症(术后1周至半年);B组6例患者均较术前改善,未发生颅内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技术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发病6 h)1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SPSS软件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4~78岁,平均(66±11)岁;术前及术后NIHSS评分分别为(18±3)、(8±4)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7,P0.01);均成功实现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术后90 d随访,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7例。无严重的M1段内导管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  相似文献   
36.
对年轻人易发生的膝关节损伤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一直是放射科及临床医师的难题。以往的检查技术都难以全面地显示膝关节各种组织结构及确切的损伤部位。由于MRI对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国外早已用于膝关节病变的检查犤1犦。为此,笔者等对129例年轻人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手术所见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对膝关节损伤MRI表现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9例均为因单膝半月板损伤于1996-07~2002-02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且都有术前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半月板损伤。因运动中摔倒致…  相似文献   
37.
正常下肢静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正常下肢静脉的超声特征。方法:对正常人30例60条下肢静脉进行了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检查。结果:2D-CDFI可迅速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图像,65%可检出1~3个静脉瓣。正常静脉回流通畅,静脉瓣存在生理性返流。720个静脉节段的生理性返流时间为0.23±0.14s,95%正常上限值为0.5s。结论:正常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为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材料与方法 对745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前CT分型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分为3组,I型:中心椎管狭窄型;Ⅱ型:脊神经根管狭窄型;Ⅲ型:混合型(即I、Ⅱ型并存)。其中I型104例(13.96%),Ⅱ型158例(21.21%),Ⅲ型483例(64.83%)。CT分型与手术符合率为92.21%,不符多见于Ⅲ型。结论 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返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静脉瓣返流的准确性。方法:40条正常和30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CVI)下肢进行了CDFI检查,将下肢静脉分为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静脉(PPV)、胫后静脉(PTV)和隐股连接部(SFJ)五个节段。结果:正常下肢480个静脉节段的生理性返流时间95%正常参考值上限为0.5s。以静脉造影为对照,患肢异常节段较正常节段返流时间显著延长(P<0.01),以返流时间>0.5s做为静脉瓣病理返流的标准,立位乏氏法和挤压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1.6%、85.7%,特异性100%、90.9%和准确性85.0%、86.7%。结论:本文提示CDFI是无创性评价静脉瓣功能不全敏感且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伤口创面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因条件的差异,创面感染依然是外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我部卫生所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蜂蜜治疗各类创面12例,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其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