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肠麻痹是外科常见并发症。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间应用胃肠复元膏治疗 112例腹部手术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2 15例 ,其中男 98例 ,女 117例 ;平均年龄 5 4± 2 4岁。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12例、对照组 10 3例。手术类型以胃大部分切除、肠切除、腹部外伤、胆囊及胆道手术为主。2 治疗方法胃肠复元膏方剂组成 :生黄芪、太子参、苏梗、枳壳、莱菔子、广木香、桃仁、赤芍、蒲公英 ,制成浓缩膏剂 ,每剂为 10 0g ,以 2~ 3倍温水稀释 ,术前 1天经口或胃管给药 ,每次用量 …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血塞通口崩片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4.6mm 5μm)柱,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结果 进样量在0.385~3.08μg、0.39~3.12μg、0.12~0.96μg之间,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的色谱峰面积分别与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的进样量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RSD=0.53%,n=6)、98.4%(RSD=1.90%,n=6)、99.8%(RSD=1.56%,n=6).结论 本定量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本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制备单抗CD33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毫微球(CD33-As2O3-BSA-NP)并检测其特异性结合APL原代细胞的活性。方法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基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免疫蛋白毫微球。玻片凝集实验、免疫荧光法、光镜和电镜、CD33-As2O3-BSA-NP结合的CD33数量测定、检测As2O3免疫毫微球的共价连接与活性。结果CD33-As2O3-BSA-NP的玻片凝集反应,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光镜下可看见细胞周围结合微球,电镜下可看见细胞伸出伪足紧密地与免疫毫微球结合在一起;每1g CD33-As2O3-BSA-NP表面偶联的CD33抗体数量是14.5 mg。结论制备的CD33-As2O3-BSA-NP由共价键连接且特异性的结合APL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134.
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杯状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对10例松弛球结膜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对应区组织,采用PAS和AB染色,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密度为(2.75±2.68)/100个上皮细胞,对照组为(4.64±3.25)/100个上皮细胞,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P=0.17)。随着结膜松弛症程度加重,球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Ⅰ级(3.90±2.40)/100个上皮细胞,Ⅱ级(2.96±0.72)/100个上皮细胞,Ⅲ级(2.05±0.86)/100个上皮细胞,Ⅳ级(1.33±0.96)/100个上皮细胞。结膜松弛症球结膜上皮细胞层有鳞状化改变,细胞层数较厚,为4~15层,固有层很薄,电镜观察结膜松弛症杯状细胞胞质内大量浆液性分泌颗粒,线粒体少。而正常对照组球结膜上皮层较薄,为4~5层,电镜观察杯状细胞胞质中有黏液小滴,并有丰富的线粒体,杯状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结论结膜松弛症中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及超微结构有异常。  相似文献   
135.
结膜松弛症泪液中羊齿状结晶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羊齿状结晶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结膜松弛症患者及与正常对照者各30例(60眼).方法 对受试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泪液羊齿状试验(TFT)检查.泪液羊齿状结晶分四级,Ⅰ、Ⅱ级为正常,Ⅲ、Ⅳ级为异常.主要指标 泪液羊齿状结晶级别.结果 结膜松弛症患者组泪液中羊齿状结晶明显减少(Ⅲ、Ⅳ级占61.7%),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膜松弛症病程的加重,羊齿状结晶减少明显(P<0.05).结论 泪液中黏蛋白异常可能是导致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眼科,2008,17:37-39)  相似文献   
136.
眼结膜松弛的临床分级探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张兴儒  李青松  许琰  刘晔翔 《眼科》2001,10(6):361-361
结膜松弛症是指结膜过度松弛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 ,引起眼表异常的一组病变。 1996年 3月至2 0 0 1年 9月我们收集了 80例 (147只眼 )结膜松弛的病例 ,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并对 31例 5 2只眼结膜松弛性泪溢症患者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有轻重之分 ,合理的分级对指导临床诊治有着重要意义。现试提出结膜松弛的临床分级标准。1 结膜松弛临床分级标准Ⅰ级 :患者无结膜松弛引起的泪溢、异物感、干涩等相关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在眼球与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 ,球结膜松弛成细小的皱褶 ,在原位眼时不明显 ,眼球下转时加重 ,上…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月,对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3.5 cm×6 cm~7.0 cm×18.0 cm,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2~5 cm,皮瓣供区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者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最短随访1个月,最长随访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厚薄适中,穿鞋行走不受影响,植皮区I期愈合,远期随访无溃疡发生。[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13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非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随访5年,比较两组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略高于对照组的9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25%,稍高于对照组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并发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可靠的长期疗效,并可预防患者并发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9.
肿瘤心脏病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心脏病学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医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关注。目前在肿瘤心脏病学培训中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培训及评价体系。为了适应肿瘤心脏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多学科团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培训阶段的学员,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并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探索并建立了不同层次医师肿瘤心脏病学培训及考核体系,并付诸实施,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师生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0.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7年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住院病例,共545例,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5例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79例(占51.19%),女性266例(占48.81%),男女患者所占比例相近;平均年龄66.84岁,其中>45~80岁患者居多(409例,占75.05%);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以60 mg为主(463例,占84.95%);用药疗程多为1~14 d(508例,占93.21%),平均(7.15±4.71)d;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应用的药品主要涉及奥美拉唑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汀钙片、瑞舒伐汀钙片和硫辛酸注射液。结论:中老年人群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人群,临床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时常与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节血脂药等联合应用,符合用药规范,但也存在超浓度用药等问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