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88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四者共同维持肠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梗阻性黄疸患者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后者又加重屏障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就梗阻性黄疸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研究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中PEG胃造瘘术及针刀胃造瘘术在操作过程、并发症及瘘口愈合方面的差异.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每只犬胃前壁分别行内镜下PEG胃造瘘及针刀胃造瘘(两瘘口相距2 cm),瘘口长1.5 cm,内镜进入腹腔进行探查,后均以3个内镜夹闭合瘘口;记录操作耗时、术中并发症;第一组实验犬在操作完成后即刻进行剖腹探查并取胃在体外进行胃抗压测试(0 d组);其他3组实验犬分别在术后第3天(3 d组)、7天(7 d组)及14天(14 d组)处死,进行腹腔探查,观察瘘口愈合、腹腔内粘连情况,并进行瘘口抗压测试.结果 实验动物均完成了两种胃造瘘术,虽然PEG胃造瘘术在操作耗时方面长于针刀胃造瘘术[(8.4±2.2)min比(5.3±1.5)min,P<0.05],但其术中出血的并发症明显减少(6.2%比37.5%,P<0.01);在瘘口抗压测试方面,0 d组、3 d组及7 d组PEG胃造瘘口和针刀胃造瘘口的平均突破阈值分别为(12.3±2.3)mm Hg比(11.4±2.6)mm Hg(P>0.05)、(32.4±6.7)mm Hg比(23.7±7.7)mm Hg(P<0.05)和(76.8±9.6)mm Hg比(52.4±8.8)mm Hg(P<0.05);14 d组实验动物两种方法胃造瘘口受压均超过160 mm Hg而末发生瘘口破裂.大体病理观察显示,相同时间点PEG方法所形成的瘘口具有更好的愈合表现;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周围脏器损伤或感染表现.结论 与针刀胃造瘘术相比,PEG胃造瘘术虽操作耗时略有延长,但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术后瘘口愈合更快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3.
一、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起源NOTES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开口(口腔、肛门、阴道、尿道)将内镜送入人体天然管道,并穿越管壁到达胸、腹、盆腔内对器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内镜外科学,其理念来自于外科领域对于微创向“无创”手术方向发展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操作模式的转变,对于ERCP的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因胆管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患者120例,其中选择常规插管法插管60例,使用导丝插管法插管60例.分别统计分析2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的目标管腔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术后7 d内的胰腺炎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导丝插管组患者较常规插管组的插管成功率高(P<0.05).除外其他因素,与常规插管相比,采用导丝插管患者的操作时间缩短.常规插管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0.0%(6/60),感染发生率为23.3%(14/60);导丝插管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3.3%(2/60),感染发生率为10.0%(6/60).2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ERCP中应用导丝进行目标管腔插管的操作模式,减少了操作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还需进一步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Ig G4相关性疾病在中国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诊断为Ig G4相关性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被诊断为Ig G4相关性疾病,其中男40例(74.1%),女14例;平均年龄为(58.6±1.6)岁(35~82岁);31例(57.4%)出现多器官受累,中位受累器官为2个(2~5个),受累组织包括胰腺(51.9%)、颌面部腺体(48.1%)、淋巴结(20.4%)、胆管(18.5%)等。94%(51/54)的患者伴有血清Ig G4[6.9 g/L(1.4~59.5 g/L)]、Ig G、Ig E等升高为主的高球蛋白血症,97.4%(37/38)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 Ig G4相关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或组织,以胰腺、颌面部腺体受累最为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36.
TIPS术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6例有中-大量腹水。结果:(1)4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为90%。门静脉主干压力从术前的3.95±0.85kPa降至2.33±0.72kPa(P<0.001)。(2)胃镜检查TIPS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41.43%,减轻为37.9%。(3)术后腹水消失或减轻为62%。(4)并发症与操作有关的为12%,总发生率为36%。(5)术后肝功能观察:血清总胆红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随访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置入Gianturc-RoschZ型、网型支架的2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2个月者20例,支架狭窄、闭塞率半年为20%,1年为55%;复发出血8例为40%。1994年4月至1995年1月置入wallstent支架的21例中,尚无支架闭塞及反复出血。全组现共死亡8例,死亡率为15.6% 相似文献
37.
肝癌肝硬化组织中铁铜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铁、铜、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利用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贮存的70例肝癌、肝硬化标本蜡块及10例正常对照标本进行了观测分析.HBsAg阳性组肝铁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提示HBV与铁关系密切.正常肝铁分布均匀;肝硬化铁分布参差不一,与肝细胞增生有关;肝癌细胞内无铁颗粒.与周围肝细胞形成了明显的界线.有铁聚集的肝再生巨结节(MRN)中出现的“灶中灶”结构可能为肝硬化癌变的初始阶段表现,铁可能有促癌作用.铜颗粒的出现与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等有关,常出现于分化较好的肝癌细胞内,其作用不同于铁. 相似文献
38.
15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静脉和周围血中常量元素测定及意义李闻1鲍善芬2程留芳1赵霖2王志强1丛涛2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化学分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75.2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15例,其中... 相似文献
3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生存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年代以来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已成为多数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 [1 - 3] ,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 ,文献报道的肝癌患者 TACE术后生存期差异比较大 ,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各医院之间的治疗效果的不同 ,疗效间差异是否缘于医院间治疗方法的差异 ,目前尚未有报道。现将我院于 1994- 0 1~ 2 0 0 0 - 0 1收治的 96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TACE治疗情况作一总结 ,并与解放军总医院 TACE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旨在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82例 ,女 14例 ,男∶女 =6∶ 1。年龄 … 相似文献
4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结合胰胆管腔内超声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胰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27例,其中113例行ERCP检查,113例中16例行IDUS检查,并与122例体表B超(B-US)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RCP的诊断准确率为92.0%(104/113),IDUS为100%(16/16),B-US为81.1%(99/122),ERCP结合IDUS为99.1%(112/113).ERCP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B-US,ERCP结合IDU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RCP及B-US(均P<0.05).结论 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必要时结合IDUS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