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原发性肝癌胃转移及其罕见,现报告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胃转移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病例简介 男性,59岁,因“黑便1月余”于2007年9月21日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示:胃窦癌。低分化腺癌可能性大。患者5年前体检发现乙肝“小三阳”,父亲及一兄死于肠癌。  相似文献   
152.
化疗栓塞方法和肝细胞癌组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肝硬化等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法的关系。方法观察117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其中单纯手术58例,4种TACE后Ⅱ期手术切除59例。结果TACE组较单纯手术组,肝细胞癌包膜更厚、更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多,纤维化多(Ρ<0.01);包膜形成、纤维化与TACE方法、次数及手术间期密切相关(Ρ<0.05),淋巴细胞浸润与TACE方法、次数密切相关(Ρ<0.05),与手术间期关系不大(Ρ>0.05)。肝硬化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Ρ>0.05),但与治疗次数相关(Ρ<0.05)。结论多次、多材料联合栓塞TACE较单次、单材料栓塞、单纯化疗更易引起肝细胞癌包膜形成、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超选择性插管可避免TACE对正常肝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3.
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肝癌1号染色体等痊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lerozygosity,LOH)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技术,对65例肝癌1号染色体上28个微卫生标志位点杂合性缺失进行检测。结果:65例肝癌中63例为杂合子,57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标志位点上发生LOH,1号染色体LOH率为91%(57/63),1p76%(48/63),1q88%(52/59);1p36.32-p36.33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制备碳包铁纳米晶(CCIN),并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其在兔肝脏移植肿瘤内的分布,同时研究其吸附EADM的性能及载药CCIN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碳弧法制备CCIN,通过透射及扫描电镜和X 射线衍射了解其形貌、结构及成分性质;经皮B超引导以及经肝动脉插管分别将CCIN注入兔VX2肝肿瘤模型,取注药肝肿瘤组织做组织病理并做细胞电镜观察CCIN的分布;观察CCIN对EADM的吸附;并用MTT法检测载EADM的CCIN对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 CCIN平均粒径达到20-100 nm,石墨碳层中完全包裹入铁纳米颗粒、粒子不含铁的碳化物和氧化物;CCIN可被VX2肿瘤细胞以及肿瘤间质细胞吞噬;CCIN吸附EADM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饱和度为160 mg/g;MTT示CCIN与EADM混悬液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于72 h内比相应单纯的EADM抑制作用低,且随CCIN的比例升高抑制作用相应下降。结论: CCIN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吸附较大量的EADM,能被肿瘤细胞及间质网状内皮系统吞噬,CCIN潜在的对EADM的缓释作用可能有利于EADM长期持续作用于肿瘤细胞,并减低可能引起的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155.
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总结分析18例肝脏炎性假瘤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本组18例全部行手术切除,获得病理证实。结果 肝脏炎性假瘤是肝脏罕见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易与原发性肝癌混淆,诊断常须依据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结论 如临床上怀疑为本病应行肝穿活检明确诊断,可避免手术。如不能排除肝脏恶性肿瘤时应及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手术切除大肠癌肝多个ΚΣ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比较肝内单个转移瘤(35例)与多个转移瘤(25例)患者临床和预后资料。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多个转移瘤组和单个转移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为12.0%vs11.4%(P=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4.9±5.1)dvs(15.7±5.8)d(P=0.84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vs35个月(P=0.08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vs19个月(P=0.112);肝内复发率为72.0%vs51.5%(P=0.109)。多个转移瘤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8.4%、30.8%,单个转移瘤组分别为68.6%、57.7%(P=0.165)。结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脏多个转移瘤可取得与单个转移瘤相似的效果。手术切除不应视为肝多个转移瘤的禁忌证。术后辅以全身化疗常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7.
158.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EGFR和EGFR v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人体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突变体EGFRv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EGFR和EGFRyⅢ不同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EGFR、EGFRvⅢ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63.8%;癌旁肝组织EGFR、EGFRv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77.6%.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P=0.028)及术前AFP值(P=0.035)呈负相关.癌栓及/或卫星灶(P<0.001)和肿瘤病理分级(P=0.023)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14)、肿瘤最大径(P<0.001)、癌栓及/或卫星灶(P=0.039)以及肿瘤的病理分级(P=0.002).生存分析显示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表达阴性的患者与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存在EGFR以及EGFRvⅢ高表达,EGFR以及EGFRvⅢ过度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事件.肝癌组织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术前AFP值呈负相关,肝癌组织EGFR及EGFRvⅢ的表达情况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种组织学类型肝细胞癌57例,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Bcl-2、Bax,P53,Ki-67和PCNA表达。结果透明细胞型和梁索型Ki-67蛋白表达较假腺样型、实体型和低(未)分化型低(P<0.05)。假腺样型Bcl-2蛋白较低(未)分化型低(P<0.05);Bax蛋白表达梁索型较实体型、低(未)分化型和硬化型高(P<0.05);透明细胞型较低(未)分化型高(P<0.05)。Bcl-2/Bax比值梁索型较假腺样型,硬化型和低(未)分化型低(P<0.05);透明细胞型较低(未)分化型低(P<0.05)。随病理分级的升高Ki-67和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3级Bax蛋白表达较2级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与Bax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与Ki-67蛋白表达和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负相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PCNA和P53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胞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和Ki-67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负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正相关(P<0.05),与PCNA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P<0.05)。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显著正相关(P<0.05),与Ki-67、PCNA蛋白表达和Bcl-2/Bax蛋白  相似文献   
160.
佛山市城区两种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佛山市城区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经对佛山市城区内捕获的30只褐家鼠、38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和34.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5.27和395.52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对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