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23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466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97篇
  1篇
中国医学   152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简称H.pylori)感染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03年3月-2005年4月确诊为肝硬化肝性脑病的50例患者进行H.pylori检查和住院综合治疗及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中过敏性杂质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模拟“水煮醇沉”工艺,从丹参中制备出高度不均一的丹参残留蛋白混合物(蛋白含量约4%),为丹参抗原;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或豚鼠均可产生特异抗体。采用超滤等方法从丹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提取到大分子抗原活性杂质。利用豚鼠主动过敏反应(ASA)模型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模型证明,提取到的抗原活性杂质可以引发被丹参抗原致敏的动物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利用丹参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检测中药注射液中残留的丹参抗原活性杂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以残留蛋白计, 其线性范围为0.08~5.12 μg·mL-1 (r2=0.990 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 μg·mL-1和0.4 μg·mL-1。通过对308批含丹参水溶性组分的中药注射剂的测定,在其中35批(11.4%)样品中检出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说明目前丹参水溶性组分的提取工艺不能有效的保证彻底去除丹参抗原活性杂质,这可能是导致临床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企业的工艺改造,并可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脾细胞DNA链断裂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照射后IRM-2辐射抗性小鼠DNA链的断裂及修复,探讨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诱发IRM-2小鼠及其亲本ICR/JCL和615小鼠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照射后不同时间DNA链断裂的修复动力学。结果对照组IRM-2小鼠本底DNA损伤较低,即ssb和dsb的数目低于未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1)。不同剂量(1、2、4和8Gy)照射后,IRM-2小鼠ssb和dsb的数量均明显低于经相同剂量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5和P<0.01)。在较低剂量2Gy时,IRM-2小鼠与亲本小鼠相比,dsb和ssb修复无统计学差异;当分别接受4、8Gy大剂量照射后,IRM-2小鼠表现出较高的修复效率,即IRM-2小鼠0.5h和1hdsb、ssb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P<0.05和P<0.01),而且修复后剩余的损伤远低于亲本小鼠。结论电离辐射后IRM-2小鼠DNA链断裂量较低,DNA链断裂的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因此能及时快速地抵抗辐射造成的损伤,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04.
打架斗殴、逃学说谎、沉迷网络、顶撞父母……程秋杰曾经以为儿子已经坏得无可救药。然而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与十几个和他一样“坏”的孩子轮流陪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过夜,还给流浪儿买来纸笔,教他读书识字。母亲那颗柔软的心被触动了,她打电话把其他十几个“坏孩子”的妈妈叫到现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08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术前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食管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食管鳞癌组患者外周血CD3^+ 、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P=0.320);CD4^+和CD8^+水平显著增高(P=0.001;P〈0.001),由于CD8^+增高的程度大于CDZ增高的程度,使得CDgCDs~较对照组降低(P〈0.001)。(2)早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CDgCDs~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3)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CD4^+和CD4^+/CD8^+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01),CD8^+和NK细胞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随着肿瘤的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削弱;监测CD4^+/CD8^+的变化可作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6.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进  张跃康  黄思庆  鞠延 《四川医学》2007,28(4):410-412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18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8例均行开颅联合鼻内窥镜手术,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月~2年半,4例复发,3例失访,其余11例存活良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联合鼻内窥镜技术一期手术治疗颅鼻沟通性肿瘤,可以较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并稳妥地进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率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联合运用阳离子多聚物PEI和方波电穿孔两种不同机制的转染手段,以期克服精子难转染的问题。方法采用FITC标记的线性阳离子多聚物JetPEI-FluoF与适量的质粒pCX-EGFP形成复合物作为转染示踪物质进行转染,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复合物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单纯使用PEI转染相比较,联合使用组虽然精子活力和活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无论胞质还是胞核荧光物质的携带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了对精子的核内转染。结论本实验为我们以后开展大动物精子载体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经皮穿针外固定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采用穿针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5例.结果 本组15例患者,6~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生断针、退针、骨不愈合现象,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皮穿针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