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随访资料完善的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其中行改良脾-肺固定术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联合应用APBSCT的17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术后3个月时脾-肺之间侧支循环形成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时间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ALB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9、2.152,P=0.021、0.037)。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中11例无明显侧支循环形成,未形成率为35.48%(11/31),显著高于试验组的5.88%(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24)。试验组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对照组中10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两组再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 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改良脾-肺固定术后脾-肺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再出血风险,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血栓组12例,陈旧性血栓组9例.均经右侧股静脉置管,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溶栓效果,血栓完全溶解后二期行介入或(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溶栓患者中,16例15 d内血栓完全溶解(其中新鲜血栓组9例,陈旧性血栓组7例,P=0.536).1例置管溶栓20 d,血栓完全溶解.有3例因溶栓效果不佳联合预开通技术(血栓完全溶解).血栓完全溶解时,新鲜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0.78±2.97)d,陈旧性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4.13±3.41)d,P=0.06.血栓短期(≤15 d)完全溶解率为76.19%(16/21),溶栓总有效率为90.48%(19/21).溶栓期间4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4.76%(1/21).术后随访1~12个月,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术后5个月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内复发率为4.76%(1/21).结论 置管溶栓术作为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病率低,可作为此类型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布-加综合征(B-C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世界各地发病不一。随着对B-C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其病因、病理生理以及临床治疗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直以来,由于地域和病因差别较大,国内外对B-CS凝血功能及抗凝治疗的观点莫衷一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B-CS与抗凝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又称布-加综合征,是由主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所致的复杂肝脏血管疾病,病人多死于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肝衰竭等~([1])。近年来,介入技术在B-CS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但是,传统外科手术在B-CS治疗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疾病研究不断深入,B-CS的治疗手段和治疗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病情复杂,可出现诸多临床症状,其中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为凶险,危及生命.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反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是直接诊断门静脉高压的参考标准,2005年BavenoⅣ研讨会上指出,HVPG是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进展的最可靠指标[1].本文主要就HVPG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属于肝后型门静脉高压,在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方面与较为常见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均有显著不同。目前在B—cs的治疗原则上,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外科手术方式及治疗理念与日俱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患者治疗效果。但是,无论外科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正确、合理地选择与把控手术适应证始终是外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外科医师职业生涯中的基本素养。外科医师应当严格把控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避免不良因素干扰手术决策;敢于实施符合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病人介入开通后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9例B-CS合并IVC血栓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率并绘制复发曲线,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于首次术后出现复发,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3%、32.5%、51.0%、56.5%、69.7%。36例复发病人再次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14例IVC阻塞病人二次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1%、15.6%、26.1%;另外22例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人二次术后累计复发率为14.3%、33.3%、3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VC阻塞段长度、A类副肝静脉数目、口服抗凝药类别、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New Clichy指数是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B-CS合并IVC血栓的介入术后复发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定期复查、尽早干预能够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病人副肝静脉(AHV)的代偿扩张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布-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人首次确诊时AHV的数目及其直径大小,根据结果分为明显代偿扩张组(AHV单支最大直径≥5 mm或AHV直径总和≥6 mm,n=58)和无明显代偿扩张组(AHV单支最大直径<5 mm且AHV直径总和<6 mm,n=20),同时将检出的AHV按直径大小分为A类(直径≥5 mm)和B类(直径<5 mm)。分别记录分析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肝静脉梗阻程度、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入肝血流流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两类AHV长轴与下腔静脉(IVC)近心段长轴夹角。结果 78例布-加综合征病人中有68例(87.2%)检出AHV,共124支(A类96支,B类28支)。明显代偿扩张组和无明显代偿扩张组病人在疾病类型[主肝静脉(MHV)梗阻型3例(5.2%)vs. 1例(5.0%), IVC梗阻型0 vs. 4例(20.0%), 混合型55例(94.8%)vs. 15例(75.0%),P=0.007]、MHV梗阻程度[Ⅰ度0 vs. 2例(10.0%),Ⅱ度0 vs. 2例(10.0%),Ⅲ度6例(10.3%)vs. 10例(50.0%),Ⅳ度52例(89.7%) vs. 6例(30.0%),Z=-5.378,P=0.000]、血清VEGF水平[(68.1±40.4)ng/L vs. (394.2±194.6)ng/L,t=-7.437,P=0.000]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性别(χ2=0.027)、年龄(t=0.960)、PT(t=-0.020)、Child-Pugh分级(Z=-0.564)、门静脉主干内径(t=1.586)、门静脉入肝血流流速(t=0.154)、血清D-二聚体(t=0.166)、纤维蛋白原水平(t=-1.5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类AHV长轴与IVC近心段长轴夹角存在差异(χ2=15.827,P=0.000)。两组病人AHV直径总和与MHV梗阻程度呈正相关(r=0.657,P=0.000),与血清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25,P=0.000),MHV梗阻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也呈负相关(r=-0.445, P=0.000)。结论 布-加综合征病人的AHV多代偿性扩张,其扩张情况与疾病类型、MHV梗阻程度、血清VEGF水平有关。AHV长轴与IVC近心段长轴夹角是代偿扩张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