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探讨不同区间内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先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FFR检查的病人125例(162处病变),年龄42.0~88.0岁,平均(61.0±8.2)岁,男79例,女46例。两项检查时间间隔≤2周。在CCTA影像上获得病变直径狭窄程度,采用西门子cFFR原型软件(cFFR,version3.0.0)计算FFRCT数值。以FFR≤0.8为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绘制FFRCT及CCTA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FFRCT及CCTA对于诊断功能性狭窄的AUC分别为0.85、0.76(P<0.05)。基于病人水平分析,CCTA和FFR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6%、69.7%、76.8%和85.7%、78.9%和86.1%。当FFRCT数值≤0.69、0.7~0.8、0.81~0.89、≥0.9时,FFRCT诊断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86.4%、61.2%、88.6%、98.2%。结论以FFR为金标准,FFRCT数值在0.7~0.8之外的病变结果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而数值在0.7~0.8区域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82.
舒心素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舒心素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其另8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舒心素胶囊治疗组和益心口服液对照组各40例,其余70例为开放治疗组。结果:双盲治疗组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有效16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2.50%,双盲对照组有效16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50%,双盲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1.99,P〈0.05),对心电图的疗效,总治  相似文献   
83.
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采用Ono氏模型及Lee氏模型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中,应用ZT胶防止血管吻合口渗漏血,效果颇佳,报告如下。异位心脏移植供、受体分别采用Wistar及SD大鼠,体重250~350g。ZT胶系广州白云医用胶总公司产品,每支05ml。Ono氏模型中,以70绵纶线一层连续缝合行供心主动脉及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针距06mm,边距05mm。Lee氏模型中,只行供心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血管吻合后用干纱布吸除周围液体,将ZT胶滴涂在吻合口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构建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心功能分析,建立ECSIT基因相关功能研究模型动物。方法:构建过表达打靶载体pCAG?OTCL?ECSIT?3Xflag?BPA,采用电转导方法将线性化打靶载体转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将含有过表达载体的ES细胞进行囊胚腔注射,并将嵌合囊胚移植至代孕小鼠体内,繁殖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和 C57BL/6J 鼠交配繁殖出杂合子,PCR 筛选阳性过表达小鼠。采用小动物超声分析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小鼠的心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载体pCAG?OTCL?ECSIT?3Xflag?BPA,经PCR鉴定为阳性;完成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基因打靶及囊胚注射,经PCR鉴定为阳性;分别提取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线粒体和胞浆蛋白,检测发现线粒体特异性过表达ECSIT。8周龄转基因小鼠心功能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出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小鼠;线粒体过表达ECSIT对8周龄小鼠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Q北京赵女士我和我的很多女性朋友经常受经期头痛的困扰,虽然听说这是正常现象,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缓解方法?  相似文献   
86.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87.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有记忆和认识功能障碍,伴有言语、视空间技能下降;情感或人格改变,并影响其社会活动。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老年性痴呆逐日加重,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测量的管腔密度衰减梯度(transluminal attenuation gradient, TAG)对预测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MB)收缩期压迫程度的有关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且于前后1个月内实行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检查,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ICA影像学诊断,将受试患者分成:无心肌桥收缩压迫、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50%以及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50%三组。TAG被定义为造影剂浓度的衰减和冠状动脉管腔长度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通过测量心肌桥的长度和深度,以及心肌桥血管的TAG,探寻这三者与在ICA检查中检测出的收缩期压迫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共纳入分析244例患者。TAG在无心肌桥收缩压迫的患者、心肌桥收缩压迫50%以及心肌桥收缩压迫≥50%三组中线性相关(r=-0.53,P0.001),其数值分别为[(-9.56±4.11) HU/10 mm,P0.001],[(-13.35±5.82) HU/10 mm,P0.001]以及[(-17.48±6.97) HU/10 mm,P0.001]。反观MB长度或深度与心肌桥血管收缩期压迫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可得TAG最佳临界值取值为-14.8 HU/10 mm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即0.801,诊断准确性为82.0%,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冠状动脉CTA上测量的TAG能预测MB收缩期压迫情况,而MB长度或深度对预测MB收缩压迫程度的诊断准确度不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提取并鉴定HUVECs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VECs-exo),尾静脉注射30μg(溶于100μL PBS中)外泌体至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模型小鼠体内,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PBS。术后第1、3、7、14、21、28天对小鼠进行mNSS评分,磁共振成像检测小鼠的梗死范围,在第28天将小鼠断头取脑,CD31/BrdU、DCX/BrdU、NeuN/BrdU免疫荧光双染评价小鼠梗死边缘区血管及神经元的新生,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梗死边缘区突触前膜蛋白Synaptophysin及突触后膜蛋白PSD-95的表达情况,进而检测突触重塑。结果:HUVECs-exo组小鼠梗死范围显著小于PBS对照组(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神经前体细胞及成熟神经元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HUVECs-exo组突触前膜蛋白Synaptophysin及后膜蛋白PSD-95表达含量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HUVECs-exo组及PBS对照组在造模后第1、3、7天,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在第14、21、28天HUVECs-exo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HUVECs-exo尾静脉注射能够减小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梗死范围,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及神经元新生,促进突触重塑,改善卒中后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90.
MR与CT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R及CT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并进行比较。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破坏腹主动脉内膜加高脂饮食造型成功后12周分别进行MR及CT检查。MR检查包括T1WI、T2WI、PDWI、TOF序列。结果经病理证实动物模型制作成功。MR图像T1WI、T2WI、PDWI表现为管壁增厚,斑块可呈等信号、高信号或低信号,与病理切片对照发现MR可以检测斑块及其成分;与CT比较,MR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MR可以较为准确地对斑块进行定位及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