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头孢派酮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干预.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40)、抗菌药物干预组(C组,n=40)和抗菌药物对照组(D组,n=10)左后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腹腔注射头孢派酮钠180 mg/kg和左氧氟沙星18 mg/kg干预.观察B、C组大鼠染菌后6、12、24、48 h血清NSE、S-100β,脑组织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及光镜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NSE、S-100β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24 h达峰值.与相同时间点B组比较,C组血清NSE、S-100β 12、24、48 h均有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脑组织各时间点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TNF-α在6 h即达峰值,而IL-6水平12 h达峰值,IL-10水平在48 h达峰值.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6、12、24 h点C组大鼠脑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12、24、48 h点脑组织IL-6水平亦明显下调,而脑组织IL-10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B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B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严重,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侵润,血管扩张.C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减轻,炎症细胞侵润程度降低.结论 NSE、S-100β蛋白的表达随着脑组织炎症的加重逐渐升高,敏感地反应创伤弧菌脓毒症脑损伤的变化.使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减低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11年6月急诊救治的56例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 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61%)、休克(84%)及脏器功能损害,其中肾功能受累最常见(88%),病死率达43%.肢体病变早期仅有局部肿胀、疼痛,皮肤瘀斑、张力性血疱、坏死、皮下捻发音等则是晚期征象.需要早期应用敏感药物、结合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及内科支持的综合治疗方案.生存组与死亡组间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P<0.05)、肢体病变累及躯干(P<0.01)、肌酸激酶水平(P<0.05)、急诊切开引流(P<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快速进展的局部症状、体征和急剧恶化的病情是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延时就诊、局部病变严重、未能急诊手术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d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而血必净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7d,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血必净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d,两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必净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纠正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起到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κB和IL-18的基因表达以及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炎治疗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弧菌脓毒症组(AA组)、创伤弧菌脓毒症联合抗炎治疗干预组(VV组),取各组部分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NF-κBmRNA和IL-18 mRNA的表达量,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V组各组大鼠肺组织NF-κBmRNA和IL-18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5);AA组大鼠肺组织NF-κBmRNA、IL-18 mRNA表达量呈降低趋势,与相应时间点的VV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κB mRNA、IL-18 mRNA在脓毒症早期即增高,及早使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其表达水平,从而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病原学、治疗现状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符合化脓性肝脓肿诊断标准的272例患者分成糖尿病组(131例)和非糖尿病组(141例),并根据治疗手段分成保守治疗及侵入性治疗两个亚组。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原菌感染情况及感染途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化脓性肝脓肿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高(t=2.276,P=0.031),住院时间长(t=2.163,P=0.018)。两组患者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为主,且糖尿病组患者该菌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39/131 vs.18/141,χ2=11.855,P0.001)。在感染途径上,糖尿病组以隐源性感染为主(53/131,40.5%),非糖尿病组以经胆道感染为主(38/141,35.5%)。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比较,糖尿病组隐源性感染率及经肝动脉感染率较高(χ2=5.565,P=0.018;χ2=4.430,P=0.035),经门静脉感染率较低(χ2=6.372,P=0.012)。感染性休克、既往恶性肿瘤史为糖尿病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20μmol/L)、感染性休克为非糖尿病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及时行侵入性治疗为两组患者的共同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化脓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及时予以侵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