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胃癌p53和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术前不用
药物;奥曲肽组25例,术前奥曲肽100 μg皮下注射,1次/d,共7 d。术中切除标本送组织学研究。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
织p53和R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奥曲肽组胃癌组织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织增生明
显(P<0.05),p53和Ras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通过抑制人体内胃癌p53和Ras蛋白的表达,从而
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硬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进行系统性治疗的有效性并分析其预后因素。
方法纳入2009年8月~2013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连续收治的52例不可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
治疗方法为长春瑞滨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结果确诊的5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2~46岁,平均发病
年龄18.7岁。发病部位以下肢最多,占36.5%(19/52)。肿瘤最大径2.7~37 cm,平均9.5 cm。随访时间7~64月,中位随访时间
29月。化疗持续时间4~30月,中位化疗时间12月。化疗结束时评效:1例CR,18例PR,27例SD,6例PD。总有效率(CR+PR+
SD)为88.5%。PFS时间为4~63月,中位PFS时间26.5月。2年PFS为76.7%,5年PFS为41.9%。化疗持续时间大于12月者预
后较好,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化疗时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间PF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足够疗程的长春瑞滨联合小剂量
甲氨蝶呤的化疗,在肿瘤反复复发、不可切除且肿瘤持续进展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满意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4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 2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取大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增菌培养及分离鉴定,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沙门菌属确认和药敏试验,并对确认菌株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分离出156株沙门菌分属于5个群,23种不同血清型,其中B群鼠伤寒沙门菌和D群肠炎沙门菌分离率较高,分别占53.8%和12.2%。夏秋季节5-10月份检出率5.0%,高于冬春季节11-4月检出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1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9.6%,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基本敏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高达16.7%,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17.3%。结论 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沙门菌以B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居首位,其次为D群肠炎沙门菌。夏秋季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耐药现象不容忽视,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波长为254、283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建立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建立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15批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以上;对甘草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和厚朴酚、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10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区分各样品的质量差异标志物为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厚朴酚和甘草苷。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 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对可切除黑素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PubMed、 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可切除黑素瘤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风险比,应用贝叶斯固定效应模型对无复发生存期进行网状Meta分析来评估相对治疗效果。通过StataSE 15和OpenBUGS 3.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章,包括5 587例患者和7种治疗方法。其中Ⅲ期亚组5 019例,存在溃疡亚组2 085例,不存在溃疡亚组2 629例,BRAF突变亚组2 054例;7种治疗分别为手术 + 观察或安慰剂、手术 + 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辅助治疗、手术 + nivolumab辅助治疗、手术 + ipilimumab辅助治疗、手术 + pembrolizumab辅助治疗、手术 + bevacizumab辅助治疗以及手术 + vemurafenib辅助治疗。在网状Meta分析中,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 CI 0.39 ~ 0.57)、nivolumab(HR 0.49,95% CI 0.36 ~ 0.65)和pembrolizumab(HR 0.57,95% CI 0.43 ~ 0.75)辅助治疗在改善无复发生存期上明显比单纯手术治疗更有效;Ⅲ期和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网状Meta分析相同。不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HR 0.48,95% CI 0.29 ~ 0.79)、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8,95% CI 0.33 ~ 0.70)和nivolumab(HR 0.50,95% CI 0.31 ~ 0.79)辅助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但pembrolizumab(HR 0.69,95% CI 0.45 ~ 1.06)并没有比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在BRAF突变的黑素瘤亚组分析中,与单纯手术相比,bevacizumab(HR 0.60,95% CI 0.43 ~ 0.85)、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 CI 0.38 ~ 0.57)、pembrolizumab(HR 0.59,95% CI 0.38 ~ 0.92)和vemurafenib(HR 0.65,95% CI 0.50 ~ 0.85)辅助治疗均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各种辅助治疗进行排序,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在网状Meta分析中以及Ⅲ期亚组、存在溃疡亚组和BRAF突变亚组中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而不存在溃疡的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对于存在溃疡或BRAF突变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是最佳辅助治疗;对于BRAF突变状态未知或野生型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nivolumab是最佳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6.
双心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以胸闷气短、心前区痛、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赵明君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认为五脏之气络同双心疾病的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从五脏论治双心疾病,辨其主因五脏气机失调、络气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失和、机体阴阳失衡,以络气虚滞/郁滞为病机之核心。从心络虚滞、肝络郁滞、脾络亏虚、肺络虚滞、肾络精虚论治双心疾病,以补虚荣络、调养五脏为基本治法,舒畅络气、辨脏施治,应用黄芪、人参、大黄、栀子、野菊花、桑白皮等药物治疗双心疾病,同时重视个体差异,随证加减,辅之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对茵陈五苓散(YCWLD)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机制进行系统预测及分析。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YCWLD中具有成药可能性较大以及口服吸收较佳的候选活性成分。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收集和预测候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TTD、CooLGeN三个数据库获取NAFLD的疾病靶点,并与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交集分析,获得YCWLD治疗NAFLD的靶点。检索DisGenet数据库分析治疗靶点的类型。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以及利用Uniprot、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阐述各分子之间的关系及关键功能分子。采用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进而达到系统探讨YCWLD治疗NAFLD相关机制的目的。结果 本研究通过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分析发现,YCWLD中包含的24个候选成分可作用于NAFLD的34个靶点,候选成分中quercetin、beta-sitosterol、sitosterol可能是YCWLD发挥抗NAFLD作用的关键成分,而靶点中DPP4、NR1H3、NR1H2、SREBF1、SREBF2作用较为重要。PPI网络显示免疫及炎症相关靶点起枢纽作用。通过GO富集分析显示作用靶点涉及157个条目,KEGG分析发现NAFLD、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Insulin resistance等17条潜在信号通路可能是YCWLD预防及治疗NAFLD的主要通路。结论 本研究系统预测了YCWLD抗NAFLD的作用机制,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关键化合物、靶点及通路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苓术二陈汤联合隔姜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苓术二陈汤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和肝脾比CT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较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脾比CT值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而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苓术二陈汤联合隔姜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60.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 90例 ,分为更昔洛韦组 6 0例和对照组 30例 ,两组年龄、病种及病情轻重等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总评分无显著差异。除更昔洛韦组用更昔洛韦 ,对照组用三氮唑核苷静脉滴注外 ,其余治疗均相同。结果 更昔洛韦组治疗后第 5天 ,症状、体征总评分降为 0 .5 6± 0 .4 5 ,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更昔洛韦组显效以上达85 .0 %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更昔洛韦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