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及Fbg的含量。结果CAD患者血浆中TAFI:Ag(95±34%)、TAFI:A(29.2±11.2μg/ml)、Fbg(5.20±2.41g/L)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0.001)。结论CAD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均显著增高,抑制了Fbg的降解,导致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3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与冠心病关联的遗传位点。方法在3号染色体上采用间隔为10?cM(厘摩)遗传距离的23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分别对156例冠心病患者和450名正常对照者的DNA混合池样本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CLUMP软件对比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D3S1278(3q13.31)位点和D3S1300(3p14.2)位点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山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群体中存在与3号染色体q13.31和p14.2区域的关联,致病基因或调控因子可能位于其附近。  相似文献   
53.
<正>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内科入院或急诊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100例,男69例,女31例,平均年龄(70.5±10.5)岁。排除出凝血疾病、慢性感染等病史,均经CAG证实。患者均知情同意。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抗原(TAFI:Ag)ELISA试剂盒,TAFI活性(TAFI:A)测定试剂盒(美国ADI公司)。采用芬兰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生产的全自动酶标检测仪。采集受检者空腹股动脉血2ml,用3.8%枸橼酸盐抗凝,4℃ 3000 r/min离心15min,-80℃冻  相似文献   
54.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结构 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共 81例包括冠心病患者 5 7例 (年龄 5 8岁± 8岁 )和正常人 2 4例 (年龄 5 5岁± 9岁 )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应用惠普Sonos 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及计算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斑块积分等颈动脉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7.0 6± 4.5 4)μmol/Lvs3.2 1μmol/L ,P <0 .0 1]。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僵硬度 β和Peterson s弹性指数EP冠心病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而且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32 ,0 .47,0 .36 ,0 .35 ,P <0 .0 1) ,此相关性在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其他因素后仍然存在。结论 研究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颈动脉顺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是影响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关系。方法:建立猪的冠状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损伤冠状动脉壁内c-myc mRNA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管壁内膜明显增生,管腔狭窄,c-myc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冠状动脉壁。结 论:c-myc基因与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小剂量 ( 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min内静脉注射rt PA50mg治疗AMI 116例 ,依据临床指标判断再通。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心功能。结果 :冠脉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再梗死率分别为78 4 % ( 91/116)、14 7% ( 17/116)和 5 2 % ( 6/116) ,再通组心功能明显好于未通组 (P <0 0 1) ,5w病死率再通组 1 1%显著低于未通组 8 0 % (P <0 .0 0 1)。结论 :小剂量rt PA静脉溶栓可获较高冠脉再通率 ,明显改善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介入组26例;30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6h测定CK-MB和cTnI血清浓度.结果介入组cTnI术前为1.01±0.63ng/ml,术后为1.75±1.73n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K-MB在手术前、后分别为(14.27±5)U/L、(15.92±9.18)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TnI在造影前、后分别为(0.8±0.16)ng/ml、(0.87±0.26)ng/m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影前、后CK-MB分别为(13.53±6.68)U/L、(14.27±7.36)U/L,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介入组内,cTnI升高者球囊扩张时间、最大扩张压力、置入支架数与cTnI未升高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中2例发生侧支闭塞,这2例cTnI明显升高.结论介入治疗可致部分患者心肌微损伤,其原因与侧支闭塞并发症有关,本文未发现支架置入数、球囊扩张时间等因素与心肌微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过程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因此,术前需首先做造影剂过敏试验。新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较少,更常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术。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未配备小包装的试验试剂,临床上常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代替非离子型造影剂作过敏试验。但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对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意在探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过敏试验结果对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ravist)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1 资料和方法自1996年~1998年…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