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患者男,69岁,因阵发性后背痛半年、上腹痛1个月、大量咯血4天于2004年11月13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初疑诊肺部占位。经强化CT检查诊断示胸主动脉瘤破裂,瘤腔内大量血栓,周围形成多个巨大血肿,并与左侧胸膜粘连。查体:消瘦状态,神志清,精神差,脉搏74次/min,血压110/70mmHg,听诊心肺无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小剂量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rt-P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易化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5例STEMI患者,150例行直接PCI(直接PCI组),65例rt-PA50mg滴注30min后行PCI(易化PCI组),两组患者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0 ̄2级和3级但残余狭窄≥70%者(直接PCI组132例,易化PCI组52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置入率、ST段回落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易化PCI组首次冠状动脉造影IRA开通率和TIMI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49.2%vs20.0%,P=0.00;27.7%vs14.0%,P=0.02),术后TIMI3级血流率、ST段回落率和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直接PCI组[96.9%vs88.0%,P=0.04;92.3%vs78.7%,P=0.01;(64.5±7.9)%vs(51.5±15.6)%,P<0.05],而两组支架置入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无显著差异,且均未发生脑出血。结论:在STEMI治疗中,易化PCI可使缺血心肌获得尽早再灌注,为进一步血运重建赢得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率、改善了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和心功能,且未明显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aCRP)水平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ULMCA)患者12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2004-01至2006-06在我院因大于50%的左主干狭窄而行支架术的91例患者,在术前均行抽取肘静脉血进行hsCRP的检测,根据hsCRP的结果患者被分为2组,hsCRP≤3 mg/L组60例,hsCRP>3 mg/L组31例.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患者中有7(7.7%)例死亡,4(4.4%)例发生心肌梗死,在高血浆水平hsCRP(hsCRP>3 mg/L组)的31例患者中,死亡和死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的发生率分别是16.1%和22.6%,而在低血浆水平hsCRP(haCRP≤3 mg/L组)的60例患者中,死亡和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是3.3%和6.7%(两组死亡及死亡/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hsCRP水平对预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潘生丁负荷试验,探讨左室心肌肥厚患者的冠脉循环特点及血流储备(CFR)功能。方法53例受试者分为A组(对照组)、B组(冠心病组)、C组(左室心肌肥厚组)。应用TEE测定冠脉前降支血流参数,以基础状态(R)和潘生丁负荷后(D)冠脉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D/R PDV)为CFR的指标。结果B组和c组与A组比较,D/R PDV明显减低[(1.55土0.43)cm/s vs(3.43±0.71)cm/s P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肺静脉血流频谱的改变及其与左房压力的相关性。方法:符合PBMV术适应证的风心二狭患者26例,窦性心律组14例,房颤组12例,于PBMV术前后3d内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记录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和心房收缩期AR波的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并与术中记录到的左房压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PBMV术前比较,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扩大犤(0.86±0.14)cm2vs(1.51±0.32)cm2,P<0.01犦,左房压力明显下降。窦性心律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S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左房压力呈负相关;房颤患者D波峰值流速和流速积分与左房压力呈负相关。结论:肺静脉血流S波是反映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患者左房压力的较好指标;D波是反映二尖瓣狭窄房颤患者左房压力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7.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胺碘酮在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上疗效肯定,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治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现就胺碘酮的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其静息心率的水平分为Ⅰ~Ⅲ组进行组间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比较.结果 Ⅰ~Ⅲ组患者随着心率增加,心肌缺血人次逐渐增多,且所有患者ST段压低显著,胸闷不适出现次数逐渐增加,Ⅲ组显著高于Ⅰ及Ⅱ组(P<0.05).随着老年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水平的增加,患者心肌缺血次数显著增加,胸闷或者心悸不适的例数也显著升高.在心功能方面,静息心率水平增加导致左室射血分数不断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断增加.结论 静息心率水平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子,其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较为实用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体吞噬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kt抑制剂康士得(20 μmol/L)、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 nmol/L)及mTOR-siRNA(30 nmol/L)体外处理小鼠RAW 264.7 巨噬细胞株 4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II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水平。体内实验中, 24只雄性新西兰兔给予球囊损伤+ 1%胆固醇喂养8周,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士得(1.0 mg·kg-1·d-1)组和雷帕霉素(0.5 mg·kg-1·d-1)组,每组8只,干预4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斑块的影像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斑块中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II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雷帕霉素及mTOR-siRNA干预巨噬细胞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明显增多,微管相关蛋白LC3-II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Akt及mTOR 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明显降低,而IFN-γ的分泌显著增加。体内实验: IVUS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组及雷帕霉素组的外弹性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中自噬体增加,组织免疫荧光法示LC3-II明显增加,HE染色显示斑块纤维帽的厚度明显增加,内、中膜厚度显著减低,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巨噬细胞RAM-11及p-mTOR染色显著减少。结论:选择性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减少斑块巨噬细胞的浸润, 抑制炎症反应进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AM1患者57例,90分钟内静脉注射rt-PA 50 mg,依据临床指标判断再通与否.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再通组与未通组的心功能.结果:冠脉再通率71.9%(41/57),再通组心功能明显好于未通组(P<0.01),5周病死率再通组2.4%显著低于未通组(12.5%)(P<0.001).住院期间再梗死率7.0%(4/57),出血发生率14.0%(8/57).结论: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可获较高冠脉再通率,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