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食管炎综合征(Barrett 综合征),系指食管粘膜为柱状上皮所取代.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先天性最易出现在食管下端,但中上段也可见到.后天获得性常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食管反流的基础上发生食管炎和溃疡,因鳞状上皮不耐酸而遭破坏,于是耐酸的柱状上皮再生,并逐渐  相似文献   
32.
急性胃粘膜病变又称急性胃粘膜麋烂、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简称 AGMB 是机体受到严重应激时,如烧伤、创伤、败血症和休克等,使胃粘膜遭受破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发生浅表性糜烂,部分病人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种综合征.据我国1203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报道统计,出血性胃炎发病率为0.14~9.1%,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国外平均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p53、p21^WAF—l蛋白与贲门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贲门粘膜轻度炎症、28例重度炎症、21例不典型增生和60例贲门腺癌组织中p53、p21^WAF—l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①随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从轻度炎症→重度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39.1%、57.1%和66.7%。②贲门腺癌中p53多为高表达(5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③不典型增生中p21^WAF—l蛋白表达最强,腺癌组p21^WAF—l阳性表达率21.6%明显低于轻度炎症组和不典型增生组。④p53、p21^WAF—l蛋白表达一致占51.8%,表达不一致占48.1%,两表达无显相关性。结论p53、p21^WAF—l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贲门癌变过程中,p21^WAF—l的诱导存在着不依赖p53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贲门癌组织中P53、P16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P16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贲门癌组织中P53、P16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30例正常人贲门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贲门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7%,较正常对照组(13.2%)明显增高;贲门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1.6%,较正常对照组(79.2%)降低;贲门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1.6%,较正常对照组(43.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贲门癌组织中至少有一项基因表达改变。且多发生2种以上基因表达改变。结论:P53、P16和P21^WAF-1蛋白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改变的累积可能是贲门癌发生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5.
雾化吸入前列环素(PGI_2)可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本文综述PGI_2雾化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6.
虽然恶性淋巴瘤的治愈率近年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微小残留病变的存在以及对化疗初始或继发耐药性,使得许多患者临床缓解(CR)后仍会复发,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治愈淋巴瘤的新方法。淋巴细胞表面常表达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分子,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呋喃唑酮与替硝唑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三联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法选取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替硝唑+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研究组予以呋喃唑酮+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采血测定胃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学积分和病理学积分显著降低,G-17、PG-Ⅰ含量显著升高,PG-Ⅱ含量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s IL-2R含量显著降低,CD_4+、CD_4~+/CD_8~+含量升高,CD8+含量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有效率、Hp转阴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呋喃唑酮联合奥美拉唑、左氧氟三联方案能提高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 =15 )与对照组 (n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 ,6mg/d ,连用 5~ 7d。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3 33% )高于对照组 ( 38 10 % ) (P <0 0 5 ) ;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 ( 14 2 9% )高于治疗组 ( 6 6 7%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病死率 ( 4 7 6 2 % )高于治疗组 ( 2 0 0 0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长抑素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9.
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方法对168例肠化生、96例异型增生和89例胃癌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发现87.6%的胃癌和40.6%的异型增生组织有异常粘液分泌;不全结肠型肠化生和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在癌旁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显著地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伴不全结肠型肠化生和伴其它型肠化生的胃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9.5岁和54.4岁、男女比为6∶1和2.25∶1.结果提示有异常粘液分泌的异型增生、伴不全结肠型化生的异型增生、不全结肠型化生的高龄男性、伴不全结肠型化生的胃良性疾病和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宜被看作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其中前三组的癌变趋向性更大.  相似文献   
40.
胃粘膜肠化类型与慢性胃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肠化类型与慢性胃炎的关系进行研究,Ⅱb型肠化在伴中度或重度腺体萎缩的慢性胃炎组织中的检出率(40.0%,53.8%)显著地高于伴轻度腺体萎缩的慢性胃炎(5.0%)(P<0.01);在伴轻度炎症或静止期炎症的慢性胃炎中,Ⅱb型肠化的检出率(53.5%、59.5%)显著地高于Ⅰa(13.8%、12.3%),Ⅰb(8.6%、7.0%)和Ⅱa型肠化(24.1%、21.1%)(P<0.01).同时伴有Ⅱb型肠化和异型增生的组织,均为中度或重度腺体萎缩者(70.8%).结果表明Ⅰa,Ⅰb型肠化与慢性胃炎重度及活动期炎症有关,可能是对早期炎症刺激的一种反应性变化;Ⅱb型肠化主要与中、重度腺体萎缩有关.在重度体萎缩、Ⅱb型肠化的基础上,胃粘膜易发生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