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作用.方法 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96例,均急诊行清创缝合一期解剖复位内固定内术.26例术后常规换药治疗(换药组);70例行VSD治疗(VSD组).结果 术后随访1年3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7个月,伤口愈合情况:VSD组51例伤口浅表,拆除VSD敷料后换药1~2周伤口愈合.换药组:15例经3~5周换药后创面愈合,11例因创面面积大,换药4~7周后,行游离植皮术闭合伤口.换药组3例发生骨髓炎及关节化脓感染,骨折愈合时间较VSD组延长2~3周.治疗结果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部分的评分标准测定,VSD组:优32例,良26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换药组:优3例,良8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42.3%.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明显促进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伤口的愈合,提高AOFAS评分,是治疗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绘制老年人骨盆骨折地图, 探讨老年人骨盆骨折的特点,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79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 女55例, 年龄为60~98岁(平均74.3岁)。将所有患者骨盆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Medical 18.0、Geomagic Studio 2014、Rhinoceros 6.0和Matlab软件, 建立老年骨盆骨折三维模型, 将骨折碎片导入标准骨盆模板, 拟合后提取骨折线形态, 将所有患者骨折线拟合至同一骨盆模板, 形成骨折线分布频率图, 并创建骨折热图。结果 79例老年骨盆骨折患者中, 前、后环同时骨折69例[87.3%(69/79)]。老年骨盆骨折的骨折地图和热图结果显示:前环骨折线集中分布在上、下耻骨支皮质骨与松质骨移行交界处, 后环骨折线集中分布在髂骨中后1/3和骶骨翼;各部位骨折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耻骨、骶骨和髂骨。结论骨折地图技术可直观呈现老年人骨盆骨折的骨折线分布特点, 老年人骨盆骨折的常见骨折类型为前、后环同时骨折, 骨折的好发部位为...  相似文献   
33.
周围神经功能束定位的研究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移位修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手段,而选择性神经束支移位修复术是近年来的一大进展[1]。如同施行精细的神经束膜缝合术一样,要求施术者必须了解神经干内的精细结构,特别是神经干内神经功能束的定位知识,才有可能达到准确的选择性神经束支对位缝合,提高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率。探求一种准确、迅速而又简便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34.
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同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07.9)、OVIDMEDLINE(1950-2007.9)、OVIDCINAHL(1950-2007.9)、OVIDEBM(2007年第3季度)、CBMdisc(1978-2007.6),CNKI(1981-2007.6),手T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巾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425例患者。文献异质性较小(P〉0.1),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在再次手术发生率上,2000年以前(包括2000年)Meta分析结果为钢板内同定可显著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OR=0.39,95%CI(0.17,0.90),P=0.03],但2000年以后至今,两者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54,95%CI(0.27,1.08),P=0.08:;在肩部撞击发生率上,钢板内同定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OR=0.13,95%CI(0.03,0.65),P=0.01]。在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输血)量上,由于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只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同定治疗成人肱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在再次手术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鉴别尺神经内的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为选择性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04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完成。新鲜成年男性尸体上肢标本6具,左右各半,为脑死亡病人捐献遗体。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墨汁标记方位后在各个分段平面取材,冰冻切片机横断面切片后进行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以区分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根据染色结果,结合显微解剖结果和各分支自神经干分出的先后位置,观察判断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情况。结果:①运动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见多数纤维染色呈现中等强度阳性反应,酶染色局限于轴索,髓鞘不染色,低倍镜下见只有少量稀疏的块状酶染区。②感觉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所能分辨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但是其间有大量强阳性的群块状酶染区(无髓纤维分布区),低倍镜下呈密集的团块状,均匀分布于神经束内。③混合束染色特点:可见上述两类来源神经纤维酶染色特点。刚开始混合的束内,两类来源的纤维各占一方;而后相互交错,但是神经纤维的两类来源,根据其酶染特征,还是清晰可辩;最后两类纤维充分混合,散布在整个束内,低倍镜下整个束内有较感觉束稀疏的块状酶染区。整个混合过程一般经过一两个节段就会完全混合。④各断面中功能束组分布的判断:在深支汇入平面,深支(手内肌)束组表现为运动束染色特点,浅支束组表现为感觉束染色特点,两束组间间隔明显;到前臂6/16平面,手内肌束组和浅支束组完全混合。从前臂13/16~16/6平面在神经干断面的感觉束是腕背支束组,混合束是包含手内肌神经纤维的混合束组,运动束是前臂屈肌束组,根据位置可以判断出其功能,在前臂15/16腕背支束组与混合束组有了初步的纤维交错,上臂1/8平面腕背支束组、尺侧腕屈肌束组与混合束组完全混合,上臂3/8平面指深屈肌束组与手内肌束组混合,3/8平面以上功能束完全混合。结论: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显微解剖结果,能够在组织断面上判断出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在手术中结合应用该方法,将有助于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判断和保证选择性修复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 III型8例, Mason 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有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2001~2004年采用开放复位,可塑形钛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74例,其中47例随访资料完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彭义  曲家富  曹立海  吴俊  杜晓健  李绍光  王良 《河北医药》2011,33(12):1785-1786
目的 比较分析距骨颈骨折后距骨坏死与固定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8例HawkinsⅡ~Ⅳ型距骨颈骨折的回顾性研究,对内固定材料及骨折分型与距骨坏死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距骨体缺血坏死13例,踝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0例,踝关节融合4例。骨折分型与距骨坏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材料与距骨坏死不相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分型与距骨缺血性坏死直接相关,与内固定材料选择无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总结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7月,收治197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年龄17~76岁,平均46.5岁.女168例,男29例,双足182例,单足15例.拇外翻根据Mann的分类方法 :中度152例291足,重度45例88足.根据术前双足的负重位及非负重位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个月-5.2年.术后185例足拇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患足无明显疼痛,第1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片检查第1跖骨截骨端均获临床愈合,截骨端临床愈合时间为5-7周,平均6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拇趾评分系统:优16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 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矫正彻底且不易复发的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40.
李绍光 《现代保健》2012,(26):108-109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单独坚强内固定与联合颌间牵引对咬殆关系重建的影响。方法:将面中部骨折136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弹力牵引1~2周,B组采用单独坚强内固定,观察术后咬殆关系重建的效果。结果:A组68例患者术后咬骀关系完全恢复66例,占97.06%,B组68例患者咬殆关系完全恢复58例,占8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B组优于A组。结论: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对咬秸功能重建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