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脏移植中供心处于完全缺血状态,加之供心的切取、运输和吻合所需时间长,移植后的供心可能面临肺动脉高压等病理状况,因此对供心的选择和保护要求均较高.  相似文献   
22.
1,6-二磷酸果糖对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 (CPB)中预充 1,6—二磷酸果糖 (FDP)对CPB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探讨它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选择 3 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 2 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0例 ,对照组 18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FDP2 0 0mg/kg ,对照组不用FDP。分别在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 3h、6h及 2 4h抽取桡动脉血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 6(IL - 6)、白介素 - 8(IL - 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 -α、IL- 6、IL - 8的浓度无差异 ,在CPB结束后均已明显升高 ( p <0 .0 1) ,CPB后 3h达高峰 ,6h已开始下降 ,2 4hTNF-α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 ( p>0 .0 5 ) ,IL - 6、IL - 8仍高于术前 ( p <0 .0 5 )。实验组患者TNF -α、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即刻、3h、6h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IL - 6、IL - 8在CPB结束后 2 4h也低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CPB术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6、IL - 8的浓度明显升高 ,在CPB预充液中加入FDP可明显减少CPB术后TNF -α、IL - 6、IL - 8的释放 ,表明此药可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阿司匹林抵抗(AR)规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6例OPCABG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CD62P及PAC-1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后CD62P、PA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5.80%、13.63%±12.70%;术后1 d分别为10.20%±3.40%、15.45%±9.40%,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5 d分别为21.02%±16.52%、39.24%±11.53%,与术后1 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0 d分别为5.65%±1.12%、16.01%±5.43%,与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后相比,P>0.05.结论 OPCABG后存在一过性AR.  相似文献   
24.
李红昕 《山东医药》2004,44(33):64-65
心脏病手术后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康复、发展和死亡有着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可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缺乏,出现糖耐量异常,肌肉蛋白分解,机体无脂肪体重急剧下降,切口愈合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切口或吻合口裂开,易感染。广泛的肌肉蛋白分解,使得呼吸、咳嗽无力,心肺功能降低,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此对危重心脏病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经右胸—右心房途径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采用经右胸—右心房途径微创封堵VSD 47例(经右心房组),分年龄段随机选取同期经胸骨正中—右心室途径行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VSD 47例作为对照(经右心室组).经右心房组手术于胸骨右缘第4或第3肋间、长1.5 ~2.0 cm的切口进胸,于右心房表面缝荷包,穿刺,插入特殊构型的中空探条,经三尖瓣入右心室.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将探条对准VSD,沿探条孔送入导丝,再送入输送管和封堵器完成封堵.结果 两组均封堵成功.经右心房组VSD出口直径2.0~7.0mm,置入封堵器型号4~12 mm.心内操作时间[经右心房组(15 ±13) min,经右心室组(8±5)min]和手术时间[经右心房组(56±24) min,经右心室(72±16) 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 ~12个月,两组均无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 经右胸—右心房途径微创封堵VSD安全、可行,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TEE在监测探条辅助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VSD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TEE引导下选择荷包开口位置,实时监测封堵器放置并即刻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周内行TTE复查。结果 10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实心探条输送法55例,中空探条输送法33例,直接输送法12例。患者均于术后3~4天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EE在探条辅助经胸微创封堵VSD的术中引导和术后评价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使该术成为更简便可行、成功率更高的封堵方法。  相似文献   
27.
由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引起的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 ,有一部分于二尖瓣置换术后可转为窦性心律。本文分析了影响窦性心律恢复的可能因素。  资料和方法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选择由同组医师操作的二尖瓣置换患者 73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48例 ,年龄 2 7~ 6 5 (4 4± 9)岁。均患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心功能Ⅱ~Ⅲ级 (NYHA分级 ) ,其中 2 3例手术后转为窦性心律(SR组 ) ,5 0例仍保持慢性房颤 (AF组 )。   73例中小于 45岁 37例 ,超过 45岁 36例。病变类型 :单纯二尖瓣狭窄 32例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混合型 ) 4 1…  相似文献   
28.
王正军  邹承伟  李红昕 《山东医药》2007,47(36):128-128
患儿女,78d,因哭闹时发绀,生长发育迟缓人院。人院时一般情况可,哭闹剧烈时口周发绀,有口吐泡沫史,营养欠佳,吃奶差。查体:T370C,P110次/min,R26次/min,BP80/60mmHg。体质量2.55k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律规整,HR110次/min,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灵活,无水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胸降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治疗。术前强化CT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变血管近侧正常血管直径加上其直径的15%~20%选择支架型号。术中先行主动脉造影,确定内膜破口位置,分辨真假腔,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合适的支架。腹股沟处切开,游离出股动脉并切开,插入支架输送器,降血压,于破口位置缓慢释放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重新造影,观察支架的位置,检查是否有内漏。结果11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升主动脉造影示真腔扩大,9例假腔血流消失,2例有内漏。所有病例随访3~30个月,无死亡。术后1、3、6个月和满1年分别行强化CT检查。2例内漏患者中,1例3个月后自行封闭,1例因破口大,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口,术后3个月仍有内漏。2例肾动脉受影响者血流明显改善。5例胸膜后血肿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吸收。无截瘫、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0.
总结 17例生物瓣衰坏患者的临床表现、再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本组 17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10例。生物瓣植入时 ,单纯二尖瓣置换 15例 ,单纯主动脉瓣置换 2例 ,均为牛心包瓣 ,植入体内时间平均 9.8± 1.4年。术中发现 17枚生物瓣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钙化 ,拆除后全部置换机械瓣。术后早期无死亡 ,晚期死亡 2例。生物瓣衰坏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心肌保护采用持续温血停搏液灌注效果好 ,预充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 ,心功能差者术后要加强心肺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