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脾肺固定术 断流术 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1993年3月~1998年11月对7例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儿行三联手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脾动脉结扎前后游离门静脉压.术后随访2~8年,平均5.6年.记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钡餐评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B超测定脾脏和门静脉直径,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定门肺分流及门静脉血流,粘度计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的出血被完全控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脾脏直径进行性缩小.静脉曲张趋于缓解,游离门静脉压由术前(42.62±6.72) cm H2O降至术后(34.48±5.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亦降低,其血流方向至肝;脾静脉血流方向至脾.术前全血粘滞度降低,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三联手术可有效地控制肝外门脉高压由于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62.
小儿肾毛霉菌病(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肾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例小儿原发性肾毛霉菌病的症状、体征、CT和IVU表现、手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结果 1例新生儿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肾区肿块;另2例均有高热、腰痛、血尿、肾脏肿大和肾区压叩痛。CT可见肾内多个低密度病灶。1例尿液镜检见毛霉菌。3例均行肾脏切除术加两性霉素B治疗,诊断经病理证实。结论 毛霉菌病单独累及肾脏者罕见,具有不同于全身性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并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3.
在四川省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受检人群126,876名,共筛检出腹股沟斜疝467例,患病率男7.11例‰,女0.22‰。本病60%以上在小儿期发病,汉族和傈僳族高于其它民族,平原的患病率高于山区和丘陵。其发病率具有季节性,1月、8~12月发病率较高。父龄及胎次对发病有保护作用。斜疝属多基因遗传病,男性群体遗传度为66%,12岁以前发病者为91%,12岁以后发病者为47.9%。左、右侧及双侧患病者间的遗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4.
紧贴囊壁剥离法切除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紧贴囊壁剥离法(或称疝囊剥离法)切除胆总管囊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1984-1999年的胆总管囊肿113例,其中106例行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均是采用敞开囊腔紧贴囊壁剥离法切除囊肿。结果:106例手术均顺利,无意外损伤,失血量、输血量绝大多数在200ml以内,3例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敞开囊腔紧贴囊壁剥离法简化了手术操作和降低了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因而被认为是切除胆总管囊肿的安全、有效、易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胆总管梭型扩张症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6~1988年,共收治胆总管梭型扩张症11例。由于该型术前诊断困难,漏诊率高,多在术中探查发现。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12/(12)~10岁。病程1月至10年。入院前误诊为胆道蛔虫5例。肝炎4例;胆囊炎和诊断不详者各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者9例,1例有吐虫史。反复巩膜黄染者7例,其中3例持续黄疸  相似文献   
66.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卟啉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具遗传性。可分为红细胞生成性和肝性血卟啉两类,以后者较常见。肝性血卟啉病为肝内卟啉代谢异常所致,以皮肤、神经精神和腹部三大症群为主要表现。因腹部症状表现复杂,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作者曾遇一例误诊达七年的患儿,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7.
李福玉  胡延泽 《四川医学》1991,12(3):157-158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习称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尚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本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探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1964年至1989年1月共收治本病67例,男14例,女43例。年龄44天至15岁,3岁以下24例。二、主要临床表现腹痛32例(56.1%),腹块31例(54.3%),黄疸29例(50.8%),具此三联征者14例(24.6%)。肝大23例(40.4%),其中14例(24.6%)继发胆汁性肝硬变。三、诊断术前确诊50例,误诊7例(12.3%),其中误诊为胆囊炎、阑尾炎各1例,腹部肿块5例。病程中误诊为肝炎16例(28.1%)。梭型扩张  相似文献   
68.
儿童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总结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本院收治的6例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以及治疗的资料。结果本组6例大网膜囊性淋巴瘤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患儿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儿童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容易被误诊,巨大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需与腹水相区别。该瘤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9.
小儿肠系膜乳糜囊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乳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3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小儿肠系膜乳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岁10个月)。病程30h~2年,病程在7d以内4例。5例表现为急腹症,1例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腹痛。术中证实空肠系膜囊肿4例,回肠系膜囊肿2例,囊肿压迫肠管并发肠梗阻2例,并发肠扭转1例,并发乳糜腹2例。3例行囊肿及部分肠管切除吻合术,3例行单纯囊肿切除术,囊内液均呈乳糜状,苏丹Ⅲ染色及乳糜试验阳性。结论小儿肠系膜乳糜囊肿主要表现为腹痛伴腹腔囊性包块,常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手术切除囊肿及受累肠管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0.
骶尾部畸胎瘤误诊2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临床资料全组187例,男65例,女122例,年龄3d ̄18岁,其中新生儿32例,1岁以下83例,1 ̄3岁44例。临床分型;混合型64例,隐型31例。病理诊断:良性畸胎瘤125例,恶性畸胎瘤62例。2结果误诊29例,占总病例数的15.5%,其中误诊为脊膜膨出15例,占7.5%;误诊为盆腔包块6例,占3.0%;误诊为大小便异常8例,占4.0%。误治16例,占总病例数的8.5%,其中单行骶尾部(混合型的显露部分)瘤体外部切除术6例,单行骶尾部瘤体切除(没有切除骨尾)术8例,单行盆腔包块切除术2例。3讨论3.1误诊的原因及对策3.1.1由于基层医院缺乏专业小儿外科医师,多由外科医师兼治,许多医师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