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电流感觉阈值测定(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试与胫神经H反射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骶神经根病患者30例进行电流感觉阈值测定和胫神经H反射的检查。结果 CPT测定和H反射检查均能有效评估腰骶神经根病。CPT等级在4.34以上的患者,H反射异常,CPT等级在4.34以下的患者,H反射正常。结论 CPT测试对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断方面体现了其敏感性,与H反射检查一致性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2.
前牵引矫治前牙反对颅面硬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前牵引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一种新的稳定的头颅参考系统,对15例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片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结果15例前牵引治疗的患者侧貌改善较慢,前牵引对上前牙及对上牙槽的作用大,对上颌骨矫形作用并不大。下颌Go点及Pg点位置几乎没有改变,下颌骨发生向后下的顺时针旋转。结论前牵引产生的主要变化在上颌,主要是牙槽改变和较少的骨矫形。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模块化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和模块化护理组(3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块化护理组采用模块化护理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以及干预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并接受胃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的89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早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灶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9 004例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患者为892例(9.9%),淋巴结转移率为11.2%。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类型、组织学形态、脉管浸润和TNM分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液腺癌(OR=3.265,95%CI:1.258~8.470,P=0.049),发生脉管浸润(OR=12.213,95%CI:4.454~33.489,P<0.001)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黏液腺癌和出现脉管浸润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建议对出现以上危险因素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TASC Ⅱ C/D型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38例)和腔内治疗组(54例), 比较两组的围术期和随访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术后通畅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 90例患者取得技术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97.8%, 85例(92.4%)患者症状得到改善。8例(8.7%)出现围术期并发症, 开放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腔内治疗组(15.8% 比 3.7%, χ2=4.103, P=0.043)。89例(96.7%)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92.67±21.74)个月(范围:6.4~120.0个月)。开放手术组5和10年的一期通畅率高于同期腔内治疗组(5年:91.5% 比 85.2%;10年:78.4% 比 7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126, P=0.040), 而二期通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两组术后复发率、再狭窄率、保肢...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川芎嗪洗脱支架(TES)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6只小型猪冠状动脉分别植入TES与金属裸支架(BMS),术后第28天处死动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内膜增殖情况,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观察TES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TES组较BMS组冠状动脉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百分比减小(P&lt;0.05),BMS组较TES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P&lt;0.05),TES组较BMS组单位面积内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明显增加(P&lt;0.05)。结论与EMS相比,TES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显著抑制VSMC增殖、迁移并促进VSMC凋亡。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示踪移植干细胞中消减呼吸伪影的方法。方法:成功制作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猪共21头,1周后实验组(15头)经冠状动脉植入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s)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照组(6头)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行MRI检查,方法一(n=8,2例来自对照组):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胸带加压固定后行MRI检查;方法二(n=13,4例来自对照组):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控制呼吸,胸带加压固定后行MRI检查。扫描图像分为3个等级:图像对比度、清晰度好,评为优秀;能进行诊断但图像噪声较大,评为良好;噪声大、伪影重影响诊断或不能诊断,评为差。结果:方法一中优秀2例,良好3例,较差3例;方法二中优秀5例,良好6例,较差1例,因气管插管导致皮下气肿而死亡1例。方法二中图像质量优于方法一,等级秩和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简易呼吸器控制呼吸可以有效消减MRI中的呼吸伪影,但操作相对复杂,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  相似文献   
128.
川芎嗪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川芎嗪洗脱支架(TES)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小型猪9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TES(TES组),对照组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组)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术后第28天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测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测细胞凋亡,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结果:术后第28天病理学证实,TES组较BMS组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百分比减小(P<0.05)。BMS组较TES组PCNA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TES组较SES组PCNA阳性率增加(P<0.05)。TES组较BMS组单位面积内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扫描电镜显示TES组和BMS组28 d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SES组基本覆盖,但内膜不平整。结论:TES可以显著抑制VSMC增殖、迁移并促进VSMC凋亡,但不影响血管内皮愈合,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融术(ELCA)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ELCA辅助介入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病例5例共6处病变,观察ELCA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以及PCI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处病变均为支架内再狭窄,其中完全闭塞病变3处,严重钙化病变1处,三支病变比例40.0%。ELCA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PCI并发症为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见ELCA处理后局部内膜撕裂(7.00±3.46)处,PCI后相较ELCA处理后无论最小管腔直径(MLD)[(2.56±0.27) mm比(1.47±0.37) mm,P=0.006]还是最小管腔面积(MLA)[(6.48±1.16) mm2比(2.14±0.62) mm2,P=0.005]均明显增加。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0,6个月内发生MACE 3例,其中2例心绞痛,1例心肌梗死,均行靶血管血运重建。结论 ELCA辅助治疗复杂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30.
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镇痛及促进疱疹结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针刺组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皮损局部阿是穴围刺及远端支沟、后溪配穴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西药组用盐酸伐昔洛韦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共治疗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疱疹结痂时间,并进行疼痛评价。结果:针刺组痊愈30例,好转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2.5%;西药组痊愈15例,好转12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疼痛评分及结痂面积大于50%所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配合围刺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带状疱疹所引起的疼痛,并能促进疱疹结痂,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