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1.
骨科可吸收材料的降解和生物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解和生物力学性能是可吸收材料的两个重要特性。虽然可吸收材料具有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根据目前可降解材料在骨科临床中的要求和应用情况,材料的降解速度和力学性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综述了各类可吸收材料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降解行为、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展望了可吸收材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HaCaT细胞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周宙霖  卢涛  李瑞欣 《武警医学》2016,27(7):672-675
 目的 构建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方法 以丝素蛋白修饰聚酯聚酰胺无纺布为支架,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检测用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模型。选取10 种化学品作为检测物质,局部接触皮肤模型表面15 min,应用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相对活力。结果 3个不同批次的模型中,根据相对细胞活力值作为判定,构建的新型检测模型能够判断出8种化学品的刺激性,加入IL-1α试验后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准确率达到75%。结论 这个新的体外模型提供了有效的试验结果并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它应该使用更多数量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测试在不同的实验室以适当评估重现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体内释药时间长、来源充分、使用安全的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骨髓炎治疗顿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具备优良的生物特性,可以作为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缓释载体局部用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全身用药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药物浓度测定,配对分组实验,于2008-08/2009-03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室、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万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后加入CaCO3和柠檬酸钠溶液凝胶化后,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上述混合液制备成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珠。取适量胶珠加入到配好的壳聚糖,万古霉素混合液中反应后收集微胶囊,加醋酸纤维素赋形制备成所需要的载药载体。方法:40只实验兔制作左侧股骨中段局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局部用药组于骨缺损中放入一定载药量的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全身用药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10%万古霉素(10mg/kg)。主要观察指标:局部用药组术后0.5,1,6,24,72h及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全身用药组注射后10min,0.5,1,6,24,72h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制作局部用药组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切片以确定植入物的全身毒性反应。结果:全身用药组24h前备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24h时全身用药组的血药浓度低于局部用药组:局部用药组的骨髂及肌肉组织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超过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在2周时药物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全身用药组在持续24h后即出现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情况。未发现全身毒性的组织学证据。结论: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局部用药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作用效果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考察活性维生素D3(VD3)、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 nmol/L VD3、间断性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于成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核心转录因子Runx2、OPG、RANKL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VD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力学拉伸不能改变这种抑制效应。力学拉伸和VD3单独作用成骨细胞均能增加ALP活性及提高ALP、Runx2 mRNA水平,但当联合刺激后这些指标均降低,且成强度依赖性。力学拉伸增加OPG/RANKL比值,增强成骨作用,联合VD3后,OPG/RANKL比值下降。结论力学拉伸能有效诱导成骨分化,增加骨形成。VD3与力学拉伸联合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并通过增加RANKL表达而影响骨重建。研究结果为骨质疏松及相关骨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骨重建和骨塑建的力学响应机制表明力学因素在骨的组织工程化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部力学载荷导致骨组织内部的力学微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在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细胞因子及激素分泌能力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细胞三维培养的力学微环境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年来引入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以及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Micro-CT影像技术,使在细观层次上进一步探索培养物内部的微观力学条件成为可能。综述了骨组织工程化构建中细胞三维培养的微环境、力学生物学效应、力学因素的施加和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急救烧伤敷料理化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救烧伤敷料理化性能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急救烧伤敷料进行了理化性能的测试。结果 该烧伤敷料符合《急救包通用技术条件》中有关规定。结论 该急救烧伤敷料具有较好的吸收渗出液效果。不粘连创面,对创面刺激小,具有一定的止血,抗感染作用和能够促进创面愈合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烧伤创面的急救包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神经修复用导管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 Science 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rve conduit,nerve guide,nerve regener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数字期刊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修复,导管”,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神经再生、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120篇关于神经修复、神经导管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用神经导管桥接断离神经是神经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按其降解性能分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发展复合材料将是制备导管的主要方向。结论:虽然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神经生长因子、雪旺细胞等,但是新型的导管及制备方法将会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力学因素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力学作用可以刺激细胞因子及激素的分泌,改变三维支架上培养的软骨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软骨组织的生长与重建。目前已经有诸多关于体外构建软骨组织的报道,但对于其中的力学因素的影响(包括力学因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促进及力学刺激的传导机制等)还没有完全认识。就以上几方面做一综述,并简单介绍生物反应器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于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用于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由于生物反应器的机械性能、传质以及流体剪应力等因素对培养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比 ,深入研究和开发新型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的研究和今后临床的应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壳聚糖在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神经修复导管等方面虽有潜在的广泛用途,但体内降解慢,本实验研究壳聚糖导管在满足基本力学性能要求下尽量降低管壁的厚度,以缩短降解时间。方法在初始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甘油,通过浸渍-沥滤法制备壳聚糖管状材料,研究不同的成型工艺参数对壳聚糖导管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初始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有利于提高壳聚糖导管的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但其杨氏模量无显著变化;2%的壳聚糖初始溶液较2.5%所制备的导管的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和杨氏模量高;制备过程浸入-干燥的次数为2次的较3次制备出的导管的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和杨氏模量高。结论初始溶液中甘油、壳聚糖浓度以及重复次数都会影响导管的力学性能,优化成型工艺能在满足基本力学性能要求下降低管壁的厚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