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0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质子泵抑制剂研发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s)奥美拉唑于1988年上市以来,PPIs已成为胃酸相关性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PPIs抑制胃壁细胞泌酸的最终环节,抑酸能力大大超过H2受体拮抗剂(H2-R A)等所有传统抑酸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P P I s研发不断创新,本文就此作介绍。一.药物作用机制1973年发现胃壁细胞微粒体内存在H -K -A T P酶,功能是向细胞外分泌H (即质子),故称之为质子泵,以后的研究逐步认识其结构和功能。P P I s是特异性抑制H -K -A T P酶活性的药物,P P I s均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随血液进入胃壁细胞的分…  相似文献   
42.
乳果糖治疗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峥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3,24(9):934-936
目的 对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患者进行乳果糖长短程治疗以比较其对SH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经数字连接试验 (NCT) ,数字符号试验 (DST)和 (或 )诱发电位检查异常并配合治疗的SHE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乳果糖短程治疗组及长程治疗组中 ,每组各 2 0例。对照组仅给予VitBco治疗 2 4周 ,短程治疗组另再给予口服乳果糖治疗 8周 ,长程治疗组则另再给予口服乳果糖至 2 4周。分别在第 0 ,8,16,2 4周末作血氨、生存质量 (WHOQOL -BREF中国版 )检查并观察肝性脑病 (HE)发病率。结果 ①治疗后 3组间比较在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血氨、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第 8周 ,长程、短程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血氨除外 ,P >0 0 5 ) ,长短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16周 ,长程组均较对照组和短程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短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2 4周 ,长程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和短程组 (P <0 0 5 ) ,短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随访 2 4周 ,对照组、短程组、长程组肝性脑病累计发病率分别为 40 % ,3 0 % ,5 % ,长程组较对照组及短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43.
用血清学方法对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3781名各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前瞻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调查,并与胃癌低发区广州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HP总感染标化率为61.6%,高于广州地区的48.3%(P<0.001)。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4岁以下幼儿最显著(分别为43.2%与19.3%,P<0.001);兰州地区HP阳性率的高峰年龄段在30~39岁,比广州地区提早10年以上出现,可能与胃癌高发区人群较早出现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有关。  相似文献   
44.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止血疗法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GasthentesinalBlewhng.GIB)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10万人中就有近100人因GIB需入院治疗,且死亡率高达14%t‘,叫,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p6pticmCerBfording.pUB)又是GIB最常见的病因,约占GIB的50%-80%[3,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tjlcer.DU)又较胃溃疡(GndcUI-。er.GU)出血明显多,约为GU的两倍匕];每年在美国因PUB需入院治疗的病人接近匕万,从刀年代初到80年代末,其住院率和手术率均未见明显下降,死亡率维持在6%-12%之间U,6],但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45.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内pH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病人胃内pH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4 0例DU病人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人 ,分别接受①每天 1次静脉注射160 0mg西米替丁 ;②每天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 ;③每 12h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共 2 4h;④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8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 ;⑤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4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在用药期间连续 2 4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 后 4组用法均能迅速提高病人的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 :5 8± 1 3 ,6 91± 0 65 ,6 84± 0 4 5 ,6 81± 0 3 6;pH≥ 6 0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百分比分别为 3 5 8% ,83 3 % ,84 5 % ,85 6% ;而西米替丁则需较长时间方能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pH值为 5 4± 1 6,pH≥ 6 0的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 3 0 6%。结论 奥美拉唑能快速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但每天 2次静脉注射 4 0mg和持续静脉滴注能维持稳定的较高的胃内pH值  相似文献   
46.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7.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后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根除后复后0%-40%,各家报告差异很大,复发率高则根除的价值受限。本文就影响复发的因素,复发的预防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儿童的感染率近年已显著下降,但成年患者还很常见.急性乙肝一般为自限性,不需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等,近年大量研究显示抗病毒是的治疗核心.  相似文献   
49.
罗马Ⅱ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临床上功能性胃肠疾病十分常见、病因、机制和治疗需进一步的研究,这首先要分类和诊断的统一。因此,本文介绍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最新分和诊断标准-罗马Ⅱ分类及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0.
3例患者 ,年龄 2 4~ 36岁 (平均 30 .7岁 ) ,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1例 ,均行剖宫产 ,3例均为活婴 ,Apgar评分 6~ 10分 ,其中 1例为兔唇及Ⅰ度腭裂畸形 ,既往均无肝病及药物应用史 ,家族中无类似发作史。起病均急骤 ,2例孕 36周 ,1例孕 37周出现纳差、恶心、呕吐、黄疸 ,2例出现下肢水肿、尿少 ,2例发热 ,2例呕血、黑便 ,其中 1例合并腹腔内出血 ,2例皮肤瘀斑、瘀点 ,2例腹胀 ,2例顽固低氧血症 ,1例高血压 ,2例出现意识障碍、烦躁、扑翼样震颤 ,昏迷。并发症包括 :2例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 ,3例低蛋白血症 ,弥漫性出血 2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