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益气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益气汤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8%;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痰活血益气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2种不同高压球囊扩张方法在支气管结核性瘢痕样狭窄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支气管结核性狭窄患者40例,要求狭窄仅存在于左主支气管,全身及局部病情稳定,无肉芽组织,狭窄最小直径为3~5 mm。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2组,间歇加压扩张组采用传统的球囊扩张方法,即每次5 min,间隔1 min后再次扩张,重复5次,共30 min;持续加压扩张组采用持续扩张的方法,即一次扩张持续3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进行气道直径测量,并监测2组术前、术中、术后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及出血、局部黏膜撕裂等情况。结果 2组首次扩张后间歇加压组直径(9.55±0.50)mm,持续加压组(9.51±0.4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周及1个月复查间歇加压扩张组气道缩窄程度仍明显,扩张直径分别为(7.48±1.00)mm、(7.27±1.00)mm,持续加压扩张组直径分别为(8.69±0.50)mm、(8.64±0.50)mm,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加压扩张组支气管黏膜撕裂较间歇加压组明显,其余并发症发生率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持续扩张较传统扩张方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方便、操作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李王平  付正良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11-1511
目的观察涤痰活血通络汤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对照组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涤痰活血通络汤联合组;治疗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涤痰活血通络汤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203例经过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和胸膜活检术仍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结果经内科胸腔镜明确诊断的病例数为172,占84.73%,其中确诊为肿瘤82例,占40.39%,其中肺腺癌75例,占36.95%,小细胞肺癌2例,占0.99%,鳞癌1例,占0.49%,肾癌胸膜转移1例,占0.49%,乳腺癌胸膜转移2例,占0.9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占0.49%,胸膜间皮瘤为20例,占9.85%,结核70例,占34.48%,慢性非特异性炎伴或不伴间皮细胞增生31例,占10.34%,同时本组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是一种安全、简便、诊断率阳性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对13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分别选择立即给予小潮气量并最佳PEEP的机械通气方式,早期、足量、短程的糖皮质激素,积极进行支气管镜下吸引,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及维生素、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等方法进行救治.结果 烟雾吸入后1 h急诊入院的12例患者,其中包括5例合并ARDS的危重患者均在二周内痊愈出院,而当时无异常表现,吸入烟雾后15 h后送入院的1例患者经以上方法救治无效死亡.结论 在对延误吸入性肺损伤合并ARDS的救治中必须抓住时机,争分夺秒,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分别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HIF-1α在PM2.5暴露致肺损伤中的影响。 方法构建经气管滴注PM2.5悬液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病理切片、ROS与TUNEL染色和ELISA等方法,分析不同PM2.5暴露剂量下HIF-1α表达和肺损伤情况;构建抑制HIF-1α表达的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等方法探讨HIF-1α在PM2.5暴露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PM2.5暴露造成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提高肺组织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和湿干比,促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类炎症细胞计数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增高,激活肺组织HIF-1α的蛋白表达,且以上效应与PM2.5暴露浓度相关;抑制HIF-1α可降低NF-κB表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炎症;抑制HIF-1α可降低VEGF表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蛋白水平和肺组织湿干比,改善肺组织水肿。 结论PM2.5通过激活"HIF-1α-NF-κB-炎症细胞(AMs、NEUs)/炎症因子(IL-6、TNF-α)-肺组织炎症反应"和"HIF-1α-VEGF-肺血管通透性-肺水肿"两条路径加重肺组织炎症反应、肺血管通透性和肺水肿,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取胸腔镜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以及闭式胸膜活检术加胸腔穿刺(对照组)进行诊断及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各30例,分析两组诊疗方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诊断阳性率上虽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日为(5.4±1.0)d,对照组住院日为(8.1±2.7)d,两组住院日,P0.01。结论采取胸腔镜诊治结核性胸膜炎较传统的诊治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8.
支气管镜介入联合治疗原发性气管内淀粉样变性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内淀粉样变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收集12例气管内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后反应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经氩气刀、冷冻并术后局部喷洒环磷酰胺的联合介入治疗方法,通过5~17周期的反复治疗及1年的随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冷冻并局部喷洒环磷酰胺的联合治疗方法可作为气管内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途径之一在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唐都医院呼吸科确诊并治疗随访的12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收集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随访生存信息情况。 结果12例患者中位年龄53.5岁,女11例,男1例;均无吸烟史,6例既往无任何疾病史;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气短,部分有咯血、胸痛;8例发病于主气管中下段,主气管上段2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1例;胸部CT以结节、占位为主,部分见钙化、肉芽;支气管镜下表现为菜花样、结节样、肉芽样及球形新生物;气促指数2级5例,3级3例,4级4例;1例右肺全切,11例行2种以上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Ⅰ级缓解率、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均100%;3例无基线及复发转移,余9例以肺、骨转移多见;生存期均大于5个月。 结论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低度恶性、好发于气管中下段、临床易出现气短症状的肿瘤,以肺、骨转移多见,支气管镜可明确病变范围及气道阻塞程度,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并已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局部冷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气促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冷冻治疗组总有效率(91.23%)明显好于对照组(71.91%)。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气促评分相近(1.54±1.01 vs.1.46±1.0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促症状均较前明显改善,对照组和冷冻治疗组(1.02±0.57 vs.0.91±0.41,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