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Graves'病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8水平检测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琳  汤旭磊 《医学争鸣》2004,25(17):1607-1610
目的:探讨IFN-γ, IL-4, IL-18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和GD免疫动态.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0例初发GD患者及其中38例治疗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IFN-γ, IL-4和IL-18水平. 结果:①初发G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FN-γ, IL-4, IL-18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 ②治疗后GD患者与初发GD患者比较,血清IFN-γ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8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分别为 P<0.05,P<0.01) .治疗后G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FN-γ, 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8升高(P<0.05),血清IFN-γ/IL-4比值显著下降(P<0.01). ③初发GD患者血清中IFN-γ与IL-18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677,P<0.05);治疗后GD患者血清中IL-4与TT3, TT4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0.678,-0.626,P<0.05),血清中IL-18与TT3, TT4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601,0.535,P<0.05). 结论:GD患者血清中IFN-γ, IL-4和 IL-18水平的变化可能在G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初发GD以Th1型免疫反应为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则向Th2型漂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的病理特点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9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6例,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8例。通过观察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评分及术后X线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为89%~100%,平均为94%;Cobb角恢复到0°~6°,平均2.3°;VAS评分恢复至0~3分,平均1.3分;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能成为一种更具优势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的病理特点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9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6例,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8例。通过观察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及术后X线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为89%~100%,平均为94%;Cobb角恢复到0°~6°,平均2.3°;VAS评分恢复至0~3分,平均1.3分;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能成为一种更具优势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复方青黛饮治疗银屑病1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1989年间用中药青黛饮加味治疗寻常性银屑病150例,其中男107例,女43例;年龄20岁以下26例,21~40岁104例,41~60岁以上者20例;病程1~10年,泛发型127例(进行期109例,静止期18例)、局限型23例(进行期17例,静止期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 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EGFP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分离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制备骨髓巨噬细胞。尾静脉回输EGFP+BMM到野生型小鼠。受体小鼠分2组:①实验组:每只注射2×106 EGFP+BMM;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1、7 d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中EGFP+细胞存活和比例;7 d后收取小鼠心、肾、脾和肝脏组织,观察GFP+细胞的表达。以CD45.1小鼠为供体, CD45.2小鼠为受体,同上进行BMM回输,术后7 d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CD45.1+细胞的比例。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灌注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同时回输PBS或EGFP+BMM。灌注后7 d,观察EGFP+BMM在心脏的浸润、心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结果 EGFP+BMM回输后1、7 d,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1st day:(4.6±0.5)%;7th day:(4.4±0.5)%],对照组外周血中无EGFP+细胞存在。回输第7天,受体小鼠脾脏中有GFP+细胞表达,心、肾、肝中无GFP+细胞表达。CD45.1+BMM回输后第7天,外周血中CD45.1+细胞比例为(4.3%±0.4)%,对照组中无CD45.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促进血压升高、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AngⅡ灌注后,回输的EGFP+BMM能浸润到心脏,促进心脏中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压升高。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BMM的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的标记示踪问题,回输BMM可以在受体体内存活,而且证实巨噬细胞回输促进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循环血小板活化(circulating platelet activation,CPA)与血小板-白细胞黏附(platelet-leukocyte adhesion,PLA)方法,为临床开展血小板相关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CD61/PAC-1/CD62P三色法检测CPA,分析血小板早期活化率(PAC-1~+CD62P~-)和晚期活化率(PAC-1~+CD62P~+);并设置0、5、10、15、20、30、60 min 7个时间点染色,分析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建立参考值。采用CD61/CD3/CD19/CD11b/CD14/CD45六色法检测PLA,分析血小板一白细胞黏附CD45~+CD61~+(PLA)、血小板-T淋巴细胞黏附CD3~+CD61~+(PTLA)、血小板-B淋巴细胞黏附CD19~+CD61~+(PBLA)、血小板-单核细胞黏附CD14~+CD61~+(PM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CD45~(low+)CD11b~+CD61~+(PNA)表达率。结果宜选用15 min点建立健康人血小板活化参考范围,早期活化百分比为:3.75(1.00~9.80)%,晚期活化百分比为:0.10(0.00~0.10)%;FCM检测PIA、PTLA、PBLA、PMA、PNA表达率,其中PMA比例最高为:(10.75±3.23)%。结论 CPA检测血样放置时间不应超过15 min,PLA检测关键在于PMA分析。建立快速、稳定、准确的CPA和PLA检测方法是正确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因自服氨茶碱约100片,2小时后出现抽搐、烦躁不安并呕咖啡样物入院。入院时查体:BP70/40mmHg,P120次/分,R24次/分,急性病容,神志不清,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6mm,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分,节律不规整,心音钝,无杂音,未引出病理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血糖25mmol/L,血钾2.8mmol/L。经抗休克、抗心律失常、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整血糖、对症治疗后,血压略升高,尿量增加,心律失常有所好转,但血糖下降不明显,最后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导致临床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行医的十多年中,我接触过很多病例。但有一个病例使我永生难忘。它时刻提醒着我,让我在诊治患者时认真一些,再认真一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于我科的12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KP手术联合口服今天格胶囊及钙尔奇D;对照组患者给予PKP手术治疗联合口服钙尔奇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的VAS评分,骨密度值变化。结果:结果::治疗后1周、4周、12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及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PKP手术治疗联合口服金天格胶囊及钙尔奇D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褥疮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它不仅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更是手术过程中衡量护理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手术治疗对患者本身就是一种侵入性过程,将患者置于一种必须符合各种手术的被动体位,又由于手术与部位的不同、时间的长短不一,在此过程中,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受压部位很容易形成褥疮。在临床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术中褥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