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9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04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374篇 |
内科学 | 264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118篇 |
特种医学 | 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85篇 |
综合类 | 779篇 |
预防医学 | 445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222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19篇 |
肿瘤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究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199、CEA水平与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103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50例同期于我院确诊的良性肝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99和CEA水平,依据Weidner法计算两组患者肝组织MVD及LVD,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分析肝癌患者血清CA199、CEA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CA199、CEA同其病理特征相关性,Spearman分析CA199、CEA与LVD、MVD的相关性,最后绘制CA199和CEA对肝癌的诊断ROC曲线图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A199及CEA水平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肝癌组织LVD和MV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 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 vs 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 vs 25 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 vs 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 vs 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 5% vs 42 9%,P<0 05).结论 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 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运用"三脏一体观",探讨坚骨汤治疗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联合口服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联合口服坚骨汤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密度(BMD)值及其与正常人的BMD值相比得出的标准差值(T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BMD疗效。【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7.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提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椎BMD值和T值均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脏一体观"拟定的坚骨汤治疗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预防骨密度下降,抑制骨吸收,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总结白塞病并发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1977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2例白塞病患者并发21个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3个,升主动脉瘤1个,髂动脉瘤4个,髂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个,股总动脉瘤3个,股浅动脉瘤2个,腘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锁骨下动脉瘤2个。颈动脉瘤1个和肠系膜上动脉瘤1个。21个动脉瘤中,行外科手术14个,包括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2个,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结扎术2个;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6个;1个升主动脉瘤因患者全身情况差,行保守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1例行腔内修复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1个),其他部位新动脉瘤形成7个,下肢血管移植物闭塞2例,但患肢无明显缺血坏死。6例患者随访3-29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1例死于肺癌。结论白塞病动脉瘤一旦发生,需积极处理。术前、术后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术后有吻合口和其他部位假性动脉瘤复发及血管移植物闭塞可能,需长期随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扣带回立体定向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大鼠脑内颞叶皮质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P组、MAP 毁损组和MAP 假毁损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扣带回,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颞叶皮质D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AP组及MAP 假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D2受体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MAP 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DA受体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扣带回毁损可以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颞叶皮质D2表达的亢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包括二尖瓣瓣膜病变40例及主动脉瓣瓣膜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共搭桥132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 本组1例术后1d死亡,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搭桥4根.其他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均没有明显心绞痛复发并且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双J管和输尿管导管用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制备人工肾积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64例行微创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使用双J管(A组29例)及输尿管导管(B组35例)制备人工肾积水,比较两组在通道建立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集合系统分离程度、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微创PCNL。A、B组通道建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0.9)minvs.(7.30±1.8)min,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11.6)mlvs.(28.0±13.8)ml,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23.7)minvs.(89.0±28.9)min,P0.05],术中集合系统分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0.50)cmvs.(3.38±0.47)cm,P0.05],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6%(24/29)vs.80.00%(28/35),P0.05],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9%(4/29)vs.14.29%(5/35),P0.05]。结论:与输尿管导管比较,使用双J管建立人工肾积水,具有通道建立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对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