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此的调节作用,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组和柴胡-白芍药对高(CBH)、低(CBL)剂量组。通过抑郁症的传统药效学指标(大鼠体质量、旷场测试、糖水偏爱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的药效。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CBH、CBL组大鼠肝脏代谢物的变化,鉴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药效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即体质量,旷场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降低(P0.001)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01);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1H-NMR代谢组学分析显示,CUMS会使大鼠体内24个代谢物和10条代谢通路紊乱,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回调其中的21个差异代谢物,对其中7条代谢通路产生影响。结论:柴胡-白芍药对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免疫治疗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皮下特异免疫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93例,愿接受免疫疗法的62例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2~3年。治疗组患者经变应原皮试阳性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后,采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对照组为58.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经体内螨变应原刺激后T-bet和CD19/CD23的变化。方法采取15例健康人和60例接受标准化螨变应原疫苗的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达1年的AR患者外周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IT前后1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T—bet mRNA表达变化情况。另外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CD19/CD23水平SIT前后1年变化情况。结果24例AR患者SIT前后PBMC中T—bet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14)和(0.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在对照组,该比值为(0.59±0.09),显著高于AR患者(P〈0.01)。对照组和AR组CD19/CD23水平分别是(5.99±2.44)%和(13.53±5.41)%,P〈0.05。42例单纯AR患者和合并有哮喘的18例AR患者的T—bet表达水平分别是(0.49±0.12)和(0.33±0.09),两组CD19/CD23水平分别是(12.32±5.71)%和(16.34±3.32)%,t值分别为5.411和3.407,P均〈0.01;T—bet与CD23存在负相关(r=-0.260,P〈0.05)。经SIT后,CD23水平显著下降(t=2.334,P〈0.05)。经SIT后,T—betmRNA表达显著上调(t=-2.324,P〈0.05)。结论T—bet在AR患者PBMC中的表达均下调;AR患者经SIT后,可以看到T—bet表达的上调和CD23水平的下降。T—bet对变应原体外反应低下,而对体内小剂量变应原刺激产生保护性的Th1型免疫反应。对变应性鼻炎SIT机理的新认识认为,转录因子水平是通过Th1优势来纠正Th1/Th2失衡,而这种方式是以Th1型特异性相关转录因子的上调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84.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和动脉栓塞术成功治愈4例严重鼻出血病人。作者认为用此方法治疗来自颌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严重鼻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对9例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标记染色,HHF-35均呈阳性,LCA,NSE,CK,S-100均呈阴性。提示HHF-35对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诊断是敏感的指标。另用电镜对其中3例进行观察,2例见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的糖元,1例见横纹"Z"线结构。表明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是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基础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本就近年来对变态反应的相关因素、细胞因子调控及治疗方案等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EB病毒与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22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型13例,B细胞型9例)瘤组织及20例炎症性鼻腔鼻窦粘膜组织中EB病毒DNA酶基因。结果发现实验组中14例EBVDNA酶基因阳性,T细胞型13例中9例阳性,B细胞型9例中5例阳性,总阳性率为63.6%;对照组20例中4例EBVDNA酶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05)。结论EBV感染不仅存在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存在于T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相似文献   
89.
Th1/Th2平衡和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学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较新的观点。虽然IL4被认为是生成Th2型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但IL-13也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IL4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也能产生IgE反应,而IL-4/IL-13都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不能产生IgE反应。IL—13缺陷小鼠的T细胞不能产生Th2型细胞因子。阻断IL-13可显著抑制抗原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本研究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内IL4、IL-13、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3含量,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翼状胬肉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翼状胬肉患者(观察组)和无翼状胬肉患者(对照组)血清中bFGF和IL巧的含量;取胬肉组织及正常球结膜组织做常规HE染色。结果观察组血清中有bFGF和IL-6的表达。且比对照组明显升高;bFGF和IL-6表达呈正相关;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血清中bFGF和IL-6的表达比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明显升高,而初发性翼状胬肉静止期组与进行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增生和变性两种表现。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可能与bFGF和IL-6的异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