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动脉导管未闭(PDA)在存活婴儿中的发生率为1/2000~1/5000,自然病程依赖于动脉导管的大小和左向右分流量。如果PDA未经治疗,会因慢性左心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自Porstmann应用海绵塞经心导管堵闭PDA成功后,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封堵器械出现,用于PDA的非创伤性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5月共施行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的B超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肿瘤性病变的B超识别李润英房晓彬近10年经B超诊断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男36例,女28例,年龄19~72岁,有症状39例,无症状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肿瘤性病变9例,非肿瘤性病变55例。应用Aloka-SSD256、6... 相似文献
53.
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内皮素、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并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HF)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等变化及其联系,探讨该阶段血管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及肺炎并HF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ET、D-dimer、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各组ET、D-dimer、Fbg、APTT有差异。心衰程度越重,ET、D-dimer、Fbg越高,APTT越低。其中以肺炎并重度心衰组明显,ET与D-dimer呈正相关(r=0.42P<0.01);D-dimer与Fbg亦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肺炎并HF婴幼儿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激活;ET、D-dimer、Fbg增高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4.
55.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以说,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应用,在挽救了大量慢性病患者生命的同时,社会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队伍日益扩大,感染宿主由健康人群逐步转向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机会微生物也逐步替代毒力大的致病微生物而成为主要病原体;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变异、耐药菌株增多;内镜及各种导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超声穿刺探头的应用,为腔内泌尿外科学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我们应用B型超声引导下作经皮肾造瘘术及在X线配合下作输尿管内支架术后,体会到这一技术具有使穿刺准确,成功率高,减少放射线损伤,避免盲目穿刺的危险,易于普及的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58.
B超能显示肝内1cm以上的占位病灶,但对其性质较难鉴别,利用B超引导肝穿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定位准确、阳性率高的优点,1987年以来,我院对40例B超疑为肝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该项检查,现报道如下。 方法与结果 用日本ALOKa—SSD256型B超诊断仪,穿刺探头频率3.5MHZ;国产细钢针长17cm,外径0.6mm,内径0.4mm。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穿刺区常规消毒,局麻后,将穿刺针经探头导向,在荧光屏临视下将针刺入占位病灶处。一般选择最短垂直径路,但穿刺针至少经过1cm正常肝组织再进入占位病灶。取出针芯,在维持负压状态下用力吸取有颗粒血性液体置玻片上,涂片染色镜检。 相似文献
59.
新生儿窒息的神经系统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润英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8,9(2):77-79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幸存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问题仍较突出,因此,分析其预后便及早治疗成为重要的课题,长期重度窒息,窒息后脑血清减少以及频繁惊厥的新生儿多预后不良,应用脑功能监测,质子磁共振光谱以及下调素蛋白激酶Ⅱ脑脊液中烯醇醇,髓磷酯碱性蛋白等方法也可帮助判断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