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李江华  马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96-1797
护理教学过程是通过护理师生的相互作用,使护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知识与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护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1]。我院为某重点大学护理学院精神科临床实习基地,根据护理学院精神科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精神科工作特点制定出护生在精神科实习目标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的做法报告如下。1临床实习目标的制定1.1知识技能目标依据高职护生精神科实习大纲的内容及每期护生实…  相似文献   
72.
背景: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尚具有多种非血液系统生理效应,如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的正常发育、抑制炎症、促进血管生长,以及在多种组织和细胞损伤中抑制细胞凋亡、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功能恢复等作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骼肌卫星细胞联合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07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自体移植: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10只/组。异体异性移植:同品系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作为供体用于制备骨骼肌卫星细胞;另取雌性兔10只作为受体,分为细胞移植组、联合组,5只/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自体移植实验: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在冠脉结扎同时,采用肌注法一次性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将含有约10^7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DMEM溶液200μL多点直接注射在心脏表面梗死区。异体异性移植实验: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分组要求注射骨骼肌卫星细胞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及方法同上,5d后取材行PCR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血运改善及desmin表达,荧光检测骨骼肌卫星细胞,SRY基因PCR检测结果。 结果:移植后4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且联合组减小幅度强于另外两组(P〈0.05)。各组梗死中心区CD34阳性细胞数量与上面结果相似。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心肌组织desmin呈阳性表达,其余3组呈阴性。联合组移植区DAPI标记的蓝色荧光细胞数较细胞移植组明显增多。异体异性移植实验中,联合组SRY基因扩增条带的宽度和亮度均明显强于细胞移植组。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骼肌卫星细胞联合移植能够进一步缩小兔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梗死区血运,提高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二者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参加家属健康教育的62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6.77%和59.68%。影响因素有照顾负担、患者年龄和病程等。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拮抗蛋白XAF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胆脂瘤上皮的凋亡情况,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脂瘤标本及2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XIAP及XAF1的表达;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两组标本的凋亡状态。结果:①胆脂瘤上皮中的XI-AP、XAF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②胆脂瘤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③胆脂瘤上皮中,XI-AP、XAF1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XAF1表达与凋亡呈正相关(P<0.01)。结论:XIAP、XAF1在胆脂瘤中的表达同步升高,提示在胆脂瘤发病中,促凋亡与抑凋亡二者达到了新的平衡,使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生但不能无限增殖。  相似文献   
76.
摘要:目的观察miRNA-146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抑制
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miRNA-146a抑制剂(50 nmol/L)、错义链(50 nmol/L)、PBS,使用real time PCR
方法测定转染后miRNA-146a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程
度,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水平。结果转染48 h
后,抑制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RNA-146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1);其增殖和迁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正常
组组(P<0.01);其NF-κBp65、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miRNA-146a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其机制与增加NF-κBp65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小分子RNA-146a(miR-146a)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靶点并进行验证。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mimics 组、inhibitor 组、control 组、sham 组,分别体外转染miR-146a mimics(50nmol/ L)、miR-146a inhibitor(50 nmol/ L)、miR-146a 错义链(50 nmol/ L)、PBS,Real time PCR 测定转染后miR-146a 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基因芯片检测inhibitor 组和control 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差异基因和调控的信号通路。对筛选出来的信号通路用Real time PCR 和Western blot 进行验证。结果:转染48 h后,inhibitor 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R-146a 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 组和sham 组(P<0.01),inhibitor 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OD 值明显低于control 组、sham 组(P<0.05)。通过对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p53 信号通路被miR-146a 上调。用Real time PCR 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发现,p53 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p53、caspase3、PTEN 的mRNA 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mimics 组VSMC中cyclin D1 的mRNA 和蛋白水平增加(与sham 相比,P<0.05),inhibitor 组VSMC 中cyclin D1 的mRNA 和蛋白水平下降(与sham相比,P<0.05)。结论: miR-146a 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的表达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8.
背景:骨骼肌卫星细胞是成体骨骼肌中位于肌细胞膜和基膜之间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肌源性干细胞,研究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是移植后的干细胞成活率极低,极大的限制了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应用。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法舒地尔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H2O2+法舒地尔组(法舒地尔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a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同H2O2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凋亡发生率明显下降(P < 0.05),Bax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 < 0.05),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a的分泌显著减少(P < 0.05)。结果提示,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信号途径发挥抗凋亡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
1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月门诊测量患者血压,随访12个月,计算每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
张压(DBP)及其标准差、变异系数。随访结束后行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e-mediated vasodilation,
NMD)及FMD/NMD,分别按FMD%及FMD/NMD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和内皮功能下降组,比较基线特征及BPV情况。采用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按FMD/NMD分组显示内皮功能下降组的FMD%低于内皮功能正常
组,NMD%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功能正常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比
率高于内皮功能下降组(79.55%比63.9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BMI和血压水平之后,BPV与FMD/
NMD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FMD/NMD较FMD能更好的反应血管内皮功能,BPV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
能不全。
  相似文献   
80.
患者,男,88岁,主因左足肿物术后15个月,双足肿物再发2周,于2006—02—27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植入术后、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痴呆等病史。患者于2004—11—24因发现左足外侧2.0cm×1.5cm×1.0cm暗褐色隆起性皮肤肿物,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即典型卡波西肉瘤(kaposi肉瘤)。术后给予胸腺肽等免疫治疗。2004—12—15行局部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