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活性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有对照的横断面研究,分别检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29例、无血管病变27例以及30例健康成人的凝血及纤溶活性指标12项,并进行血管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增高,存在高凝状态,而纤溶活性下降,以上改变在血管病变组更为明显。结论:凝血活性增高及纤溶活性下降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的病因学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全麻苏醒期是每一个全麻术后患者的特定时期,此时患者基本处于未完全恢复意识或无意识状态。病情也随时会发生变化.加强对这一特定时期的护理工作,对于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院的社会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护理道德修养、业务能力以及慎独修养等整体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糖尿病患者58例(30例合并血管病变,28例无血管病变)和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结果: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  相似文献   
24.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主要场所。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是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的专业群体。特殊环境是指其无菌要求的非常严格和外界封闭式的管理。护士需要长时问连续地在此种环境中工作,各种有害的细菌使他们成为高危群体,应引起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现结合自己多年手术室工作实践,就手术室工作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基本自身防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5.
对5例鼻咽癌放疗性后鼻孔闭锁患者应用自制高频电刀子鼻内镜下行造口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鼻咽腔的自护法及加强术中高频电刀的管理.术后加强鼻咽腔、口腔的护理。结果5例患者均造口满意、通气良好,随访2~4年无复发。提示本治疗方法疗效好,护理到位。  相似文献   
26.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附院血液透析中心(046000)崔玉玲晋城市人民医院李永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易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心理障碍,因此做好身心两方面护理同等重要。1多休息增加白天睡眠时间,避...  相似文献   
27.
慢性鼻炎是引起鼻通气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药物治疗效果多不佳,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如激光、微波、射频、鼻甲切除等效果亦不理想。作者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骨折移位术、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炎6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2011-02-25我科成功抢救了1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8岁,职业:护士,于2011-02-25T14:00因患梅毒自行来我院注射室注射苄星青霉素,无家人陪同.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午餐后来院,给予青霉索皮肤试验,丘疹无红晕,无伪足,20 min后全部吸收,结果判定为阴性.即给予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注射后患者无不良反应,便自己去药房取药.10 min后患者返回自诉上唇、四肢麻木、胸闷、呼吸困难、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脉搏细弱96次/min,血压测不到,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29.
我们的故事     
1990年9月初秋,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由不相识变成了同窗,40多位同学坐到了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虽然谈不上风风雨雨,但也在一起经历了并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都能经历的历程。记得快进学校大门时,远远地就看见了校门顶上的一盏灯,那是一盏深蓝色的灯,灯  相似文献   
3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同生期新生儿窒息脑缺氧所致,是新生儿常见且致死、致残率较高疾病。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因此正确预防和处理宫内新生儿窒息是预防HIE的关键,婴幼儿在2岁以内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强、代偿能力最好的脑发育关键时期,所以对HIE患儿,实行早期干预和脑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同时可以促进其他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代偿,发挥其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