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玫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最近因为高层的变动,她被任命做了部门主管. 一向含蓄温和的她,猛然面对忽然多起来的工作和事情,颇有些不习惯.每天回到家都喊累,把公司所有事情都要向老公说一遍.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王玫老公自然没把妻子的问题看在眼里, 开始还敷衍几句,到后来便不耐心多说什么。  相似文献   
32.
男人身体的哪部分最能吸引女人们的力眼球?答案是:平坦的腰腹。在女人的眼中,只有上了岁数的男人才大腹便便,凸显老态。而魅男们哪个不是腰腹平坦、腰板挺直、精神抖擞?所以要做魅男,你就需要来个变身记,当肥腰变成美腰,要不魅力也难。casel:陶融经理 36岁(腰围110厘米,高血压3年,血压160/110毫米汞柱,服用降压药物2.5年,但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3.
病毒性肝炎     
<正> 一、有关乙型肝类各种抗原、抗体的出现、消失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以肝活检的薄切片作电镜检查,显示HBsAg是在胞浆内,HBcAg是在胞核内。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并将复制的感染粒子释放入血循环。而HBsAg似乎非常超量地合成,以致过量的抗原作为不完整、非感染的20nm球形或管形颗粒由肝细胞释放入血液,并以游离的形式循环。血液中HBsAg数量颇大,可有10~(13-14)颗粒/毫升那么多。 HBsAg最初检出是在本病潜伏期,即症状发作前4~6周。而后抗原滴度逐步上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药敏检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共254例,所有患儿均采集痰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结果254例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7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有38株,占29.92%,大肠埃希菌感染者有13株,占10.23%;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有10例株,7.87%,真菌感染42株,占33.07%。混合感染者患儿有26例,其中16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所有混合感染患者的61.5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性>50.0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主要致病菌,鉴于感染率最高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应动态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5.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治疗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少伟  李智超 《临床医学》2004,24(11):23-2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病人在治疗中行气管切开.其中51例在伤后48h内行气管切开(早期气管切开);另35例则在伤后48h以后气管切开。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的51例中.死亡8例(死亡率15.7%),植物生存5例,38例平均昏迷时间17天;伤后18h以后气管切开的38例中.死亡11例(死亡率31%),植物生存7例.20例平均昏迷时间为26天。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的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