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亚轩  蔡文清  黎玮  杨书文  李景东  齐进春 《山东医药》2011,51(20):26-28,I0001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丙氧鸟苷(GCV)系统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hTERT启动子及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的携带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与Ad-CMV-HSV/tk)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253 J和人正常肺成纤维细胞MRC-5,加入GCV,MTT法观察受染细胞的存活率。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Ad-hTERT-HSV/tk+GCV组)、B组(Ad-hTERT-HSV/tk+PBS组)、C组(PBS+GCV组)和D组(PBS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状况、重要脏器病理变化及裸鼠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253 J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HSV/tk只对膀胱癌细胞253 J具有杀伤作用。动物实验显示,A组移植瘤的体积和瘤重低于其他3组(P〈0.01)。A组裸鼠平均存活期长于其他3组(P〈0.01)。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靶向性高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102.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 ,我们对5 0例行TURP术的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围手术期服用非那雄胺 ,观察非那雄胺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作用。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5例 ,术前 7d至术后 14d ,分别予非那雄胺 5mg/d和 10mg/d口服。同期 30例行TURP患者作为对照。TURP切取尿道黏膜下和前列腺增生组织 ,免疫组化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χ2 检验。结果  3…  相似文献   
103.
体外震波碎石后,残余结石影响治疗效果。作者根据残余结石多集聚肾下盏,设计一种能控制体位倒置的装置,借结石重力排石。方法:分三组,第1组:正常健康志愿者9例,实验目的是观察正常人对体位倒置,水化及利尿的症状及心脏反应,第2、3组为震波碎石后有残余结石滞留于肾下盏者,2组16例,3组9例,第1、2组单次治疗,第3组重复治疗。第1、2组静脉输林格氏液2000ml,一小时内输完。输至1000ml时静脉给速尿20mg。体位倒置的方法是病人俯卧特制活动木板床上。床板倾斜45度头低脚离位,持续5分钟再立直木板病人量直立位5  相似文献   
104.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尿路症状 ,常被误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心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等 ,就诊前往往有较长的病史。我们诊治 2 1例膀胱颈梗阻病人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 2 1例 ,男 17例 ,女 4例。年龄 39~ 6 1岁。病人均表现为尿频、排尿费力或排尿困难 ,IPSS评分 19.4± 2 .4。除外前列腺增生症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尿道狭窄等。尿动力学表现 :最大尿流率 (6 .47± 3.45 )ml/s ,峰值逼尿肌压力 (92 .2 3± 34 .2 4)cmH2 O ,剩余尿量 (15 9.5 7± 93.5 0 )ml,LinPURR列线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后,其血清对前列环素(PGI2)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各20例,以PGI2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作为PGI2生物活性的指标,在冠心病组服用非诺贝特前及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对PGI2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在应用非诺贝特治疗前,冠心病组血清对PGI2生物活性的稳定作用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应用非诺贝特治疗1个月后,冠心病组的血TG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冠心病组血清对PGI2的稳定作用与正常组相比不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HDL-C对PGI2的保护作用。因低HDL-C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因而其降低PGI2生物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很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经过调脂治疗后,升高血HDL-C水平,恢复HDL-C对PGI2的保护作用对防止粥样斑块破裂和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李景东 《健康文摘》2007,(11):21-21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波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对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以及调脂药物干预后的改变。方法 应用短程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血浆LDL ,对 11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d、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口服普伐他汀 10mg d治疗 4周前、后和 6例正常人的LDL在体外以CuCl2 诱导氧化 ,测定LDL开始氧化的迟滞期和氧化速率。结果  (1)LDL氧化的迟滞期 :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43 8± 11 6 )min]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40 8± 10 7)min]均较正常组 [(70 5±14 6 )min]明显缩短 (P均 <0 0 1)。 (2 )LDL的氧化速率 :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0 0 36± 0 0 0 4 )A min]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0 0 31± 0 0 11)A min]均较正常组 [(0 0 2 0± 0 0 11)A min]明显增快 (P均 <0 0 5 )。 (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于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 [(6 2 4± 5 0 )min]显著延长 (P <0 0 1) ,氧化速率 [(0 0 31± 0 0 0 3)A min]明显减慢 (P <0 0 5 )。 (4)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于普伐他汀治疗后LDL氧化的迟滞期 [(5 8 8± 6 1)min]明显延长 (P <0 0 5 ) ,氧化速率 [(0 0 2 5± 0 0 0 9)A min]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氧化易感性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行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的44例尿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在给予留置尿管、常规创面换药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瘘口表面应用 rhEGF 凝胶,对照组瘘口表面涂以0.9%氯化钠溶液,观察2组尿瘘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共愈合14例,总愈合率63.64%,其中大瘘口愈合9例,小瘘口愈合5例;对照组共愈合5例,总愈合率22.73%,其中大瘘口仅愈合2例,小瘘口愈合3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愈合率和大瘘口的愈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瘘口的愈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及时处理,小瘘口大部分能够愈合,应用 rhEGF 凝胶对瘘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和代谢疾病,最新证据表明,NAFLD与心律失常的风险密切相关,独立于其他常规的心脏代谢合并症。机制研究表明,与NAFLD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潜在地引发心脏的结构、电生理和自主神经重构,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然而,其导致的患病率激增却未受到重视。本文阐述了NAFLD与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传导缺陷疾病相关性的临床证据和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强调NAFLD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潜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