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8.2%、17%、19.3%、21.6%和0、0、0、3/5,与肿瘤区相比较,除nm23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K-ras、H-rasmRNA表达在在细胞膜内侧,C-mycmRN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nm23-H1mRNA表达在胞浆内。4种癌基因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  相似文献   
772.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成像对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恢复则依赖于存活心肌的数量 ,存活心肌的检测方法很多 ,磁共振心肌成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可重复的图像。而不依赖于检查者和患者的状况 ,与超声心动图相比 ,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本文综述了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成像在检测存活心肌方面的诊断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检测 ,以及和负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存活心肌方面对比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73.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使用地佐辛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7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术毕连接静脉泵镇痛,泵速2ml/h。镇痛药配方,A组:地佐辛5mg+芬太尼1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地佐辛10mg+芬太尼1mg+生理盐水至100ml;C组:芬太尼1.4mg+生理盐水至100ml。由专人于术后1h、4h、8h、12h、24h、36h、48h随访病人,评估记录病人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对三组进行比较,由此评价各组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镇痛评分,1h时C组低于B组,24h、48h时,C组均低于A组;舒适度评分,8h时,C组分别明显低于A组和B组,12h、24h时,C组明显分别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镇静评分各时间段均未见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异。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泵速每小时28μg芬太尼(C组)的方法比较,泵速每小时芬太尼20μg加地佐辛100~200μg的静脉镇痛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74.
本文报告蒙古族聚居地区哲里木盟1984~1989年209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转归。年平均登记率3.4/100000,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递降率10.9%。0~4岁组为发病高峰,蒙古族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有卡痕的发病率远比无卡痕为低,儿童结脑的发生、发病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结核病疫情,欲控制结脑势必加强新生儿BCG接种和积极发现、治疗管理传染源。  相似文献   
775.
我们于1990年3~4月对本县茶汉河和茶汉诺两个牧业村的蒙古族牧民、县民族中学和联合小学两个民族学校的蒙古族教师学生、以及少数蒙古族干部中进行了包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卡松尼皮试验查557人,51例阳性,阳性率为9.2%;包虫血凝试验811人,203例阳性,阳性率为25%;B 超检查1108人,初步诊  相似文献   
776.
维生素B_(12)(VB_(12))缺乏可引起精神紊乱、记忆力丧失和精神损害,甚至血液学改变。但对老年患者能否引起精神障碍认识尚不一致。作者应用放免法测定了20例60岁以上的Alzheimer痴呆(AD)老年患者血清VB_(12)含量(排除酒精中毒、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77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致皮下气肿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导致皮下气肿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重症患者气肿弥漫至肩、颈部或面部,PETCO2、Paw显著升高,SpO2下降,予以粗针头于气肿明显处穿刺抽气、降低气腹压力、增加潮气量、增快呼吸频率、尽快结束手术;123例轻症患者气肿局限于切口附近或肋缘胸壁,未特殊处理。结果:患者完全清醒,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恢复正常,PETCO2、SpO2指标正常后,拔除气管插管,皮下气肿于24~72 h后消失;合并气胸者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2例患者拔管困难,转ICU。结论:术中规范操作,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SpO2、PETCO2等各项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正确处理皮下气肿,是避免发生不良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8.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的临床意义及其并发症。方法 :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完成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 ,观察比较术前术后数字指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前65 .10± 18.3 2mmHg降至术后的 10 .76± 9.2mmHg。室间隔厚度由术前 ( 2 5 .66± 3 .17)mm降至术后 ( 14 .3 6± 3 .0 8)mm。心肌酶峰值时间为 11.2± 3 .5h ,3例出现短阵加速性室速 ,后转为短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无异常Q波发生。结论 :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多为一过性 ,只要病例选择恰当 ,靶血管选择正确 ,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7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共200例急性(发病至入院时间4.50 h)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0例)和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治疗组,100例),分别于治疗前、静脉溶栓后24 h和14 d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血性转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连接蛋白(FN)]和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观察静脉溶栓后14 d药物不良反应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评价静脉溶栓后12个月预后(病死率和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高于,血清MDA(P=0.001)和MMP-9(P=0.001)、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6)低于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后24 h,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BI评分(P=0.000)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后14 d,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反而降低,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持续升高,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0)持续降低。静脉溶栓后14 d,治疗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例(9%)对19例(19%);χ2=4.153,P=0.04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14%)对11例(11%);χ2=0.411,P=0.521]。静脉溶栓后12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5%)对1例(1%);χ2=1.546,P=0.241],而治疗组生存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88.51±11.49对84.47±9.83;t=2.451,P=0.01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80.
〔摘 要〕 目的:分析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5 月至 2019 年 9 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 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接受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对患者术后跟骨骨折复位、伤口情况以及腓肠神经损伤情况观察分析,并评价疗效。 结果:所有跟骨解剖形态均得以恢复,出现表浅感染与腓肠神经损伤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1 例与 2 例;术后 6 个月与术前跟 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 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 角)比较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取出内固定后 2 d 各项解剖数据与术后 6 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 联合微创钢板应用于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