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自1980年以来行胃镜检查17731例,检出胃癌1041例,其中青年人胃癌34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2.
肠镜检查296例大肠癌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159医院李春正,任占武我院1984年6月至1994年7月行肠镜检查265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大肠癌(含肛管癌)296例。兹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160例,女136例,男:女21;2:l。年龄最小1...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木蓝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以下化合物:3,4-二-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3:1的混合物(Ⅰ和Ⅱ)、ononin(7-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Ⅲ)和6-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1:1的混合物(Ⅳ和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花木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艳芳  邸利芝  吕敏  李春正  郭丽萍  吴迪 《中草药》2008,39(11):1626-1628
目的研究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NMR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木蓝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cibarian(Ⅰ)、hetranthin A(Ⅱ)、3-硝基丙酸乙酯(Ⅲ)、6-氧-丙烯酰基-2,3-二-氧-(3-硝基丙酰基)-α-D-葡萄吡喃糖(Ⅳ)、2,3,4,6-四-氧-(3-硝基丙酰基)-α-D-葡萄吡喃糖(Ⅴ)、coronarian(Ⅵ)、corollin(Ⅶ)、3-硝基丙酸(Ⅷ)、豆甾醇-3-氧-葡萄糖苷(Ⅸ)、胡萝卜苷(Ⅹ)、β-谷甾醇(Ⅺ)、羽扇豆醇(Ⅻ)、白桦脂酸(ⅩⅢ)。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木蓝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Ⅷ、Ⅸ、ⅩⅢ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Ⅷ可能为引起花木蓝根毒性的成分。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木蓝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以下化合物:3,4-二-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3:1的混合物(Ⅰ和Ⅱ)、ononin(7-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Ⅲ)和6-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1:1的混合物(Ⅳ和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目的体外研究罗通定(rotundine,RTD)在大鼠、比格犬和人肝微粒体中酶代谢动力学及代谢产物差异。方法优化3个种属肝微粒体与RTD反应体系,应用LC-MS测定RTD在3种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消除,应用LC-MS/MS分析比较RTD在3种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计算并比较相应的活性值。结果RTD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转化最慢,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2.67μmol·L-1、Vmax=0.095μmol·L-1·min-1、T21=298±18.0min、CLint=14.6±0.91ml·min-1·kg-1;大鼠中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3.24μmol·L-1、Vmax=0.122μmol·L-1·min-1、T12=71.0±2.30min、CLint=87.5±2.79ml·min-1·kg-1;比格犬中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5.31μmol·L-1、Vmax=0.228μmol·L-1·min-1、T21=62.3±0.647min、CLint=139±1.43ml·min-1·kg-1。RTD在3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均代谢产生4个O-去甲基后的羟基化同分异构体产物,但4个产物的相对生成百分比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有一定差异。结论罗通定在体外人、大鼠和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主要的I相代谢途径相同,但是酶代谢动力学性质及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