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胃管插入困难的重症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置放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三次常规徒手置胃管失败的ICU科重症患者,采用纤支镜直视下经鼻腔进入食管,导丝从活检孔插入,退出纤支镜,导丝留在食管,导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胃管插入预设距离后,拔出导丝,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固定胃管于鼻孔处。结果采用纤支镜导丝引导进行置放胃管,28例全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患者均能耐受,意识清醒者易接受,未发现明显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纤支镜导线引导下置放胃管操作安全、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需插胃管但又难以插入的危重病人的较好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提高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呼吸介入中的应用和在呼吸介入中各种呼吸支持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中间支气管重度狭窄合并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体外膜氧合支持下经支气管镜气道内植入支架的治疗过程,并复习有关呼吸支持方式的相关文献。结果 50岁男性患者,诊断:(1)双侧支气管扩张并重症肺炎;(2)双上肺陈旧性肺结核、毁损肺;(3)左上肺切除术后;(4)肺心病(失代偿期);(5)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入院后经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动脉干压迫右中间段支气管重度狭窄(直径约3 mm)。虽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反复予支气管镜吸痰及右下叶局部冲洗,但由于气道狭窄分泌物引流不佳,肺部感染加重,肺功能进一步衰竭,拟行呼吸介入治疗,但期间机械通气吸入纯氧下仍不能维持有效氧合(氧合指数为58),遂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予静脉-静脉(V-V)ECMO支持,ECMO治疗第2天氧合功能改善,在ECMO支持下经支气管镜和C臂X线定位下于右中间支气管成功植入自膨胀金属支架,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为95%~99%,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患者通气及氧合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第2天成功撤除ECMO,并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加强痰液引流...  相似文献   
63.
人工冬虫夏草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虫草菌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组(联合组).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模型,次日起分别给药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第28天处死动物,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Ashcroft纤维化评分,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上清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虫草菌液、强的松组能够降低肺组织纤维化评分,减少肺组织胶原沉积、HYP含量,下调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降低BLAF中TGF-的含量;联合组分别与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比较,能够进一步减少肺纤维化评分、胶原面积、HYP含量,进一步下调CTGF蛋白、TGF-蛋白表达.结论:虫草菌液、强的松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能产生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检杳指标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全肺灌洗术前后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PAP患者共37次肺CT及同期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5例20次(两肺19次,单肺1次)行全肺灌洗前后的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定量CT参数采用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全肺容积、全肺质量、全肺含气体积、平均肺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肺功能检查指标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_1)、1秒率(FEV_1/FVC)、呼吸峰流速(PEF)、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常数(D_LCO/VA),以中国成人肺功能正常参考值作为正常预计值,分别取其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全肺质量与FVC%、FEV_1%具有相关性(均P<0.05);全肺含气体积与FVC%、(FEV_1/FVC)%、D_LCO%、D_LCO/VA%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平均肺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分别与FVC%、FEV_1%、(FEV_1/FVC)%、PEF%、D_LCO%、(DLCO/VA)%之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指标中以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与D_LCO%、(D_LCO/VA)%关系最密切(r=0.725、0.725,均P=0.000).(2)PAP患者经全肺灌洗术后,定最CT检查全肺质量显著减低[(1613±459)g比(1293±351)g,P=0.000],两肺的平均肺密度明显减低[(0.5178±0.15)g/ml比(0.4312±0.10)g/ml,P=0.000],平均肺体积明显增加[(1.216±0.70)ml/g比(1.573±0.61)ml/g,P=0.001],全肺含气体积/全肺容积升高(0.5110±0.14比0.6005±0.10,P=0.000).全肺灌洗前后的全肺容积与全肺含气体积呈正相关(r=0.911,P=0.000).结论 通过最大吸气末行螺旋CT扫描获得的PAP的定量CT参数与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好,因而本法是一种有效的CT肺功能成像技术.全肺灌洗术后以定量CT结果中的全肺质量、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肺体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价值。方法将6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针对病因药物治疗,其余35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通气模式采用S/T模式。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结果BiPAP呼吸机治疗6h后PaCO2开始下降,2d后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能改善患者的生理参数,减少插管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6.
实验证实钙通过阻断剂可以抑制或减轻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尼群地平(Nitrendipine)是一种新的长效钙通道阻断剂,我们用小剂量尼群地平观察其对低氧肺动脉高压(猪)的影响。猪7只,重48±8公斤,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后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插管连接于Servo-900c呼吸机,于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处进行体循环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的水平变化,探讨sTREM-1和sCD163在重症肺炎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5例重症肺炎患者、20例普通肺炎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入组当天血浆sTREM-1和sCD163水平,观察重症肺炎患者中存活组和死亡组入组第1、4、7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血浆sTREM-1及sCD163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入组后第1天血浆sTREM-1及sCD163水平均高于普通肺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普通肺炎患者入组后第1天血浆sTREM-1及sCD16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存活组患者血浆sTREM-1和sCD163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血浆sTREM-1和sCD163水平保持较高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各相同时间点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浆sTREM-1与sCD163水平呈正相关(r=0.591,P<0.01).sTREM-1、sCD163、sTREM-1+sCD163联合检测诊断重症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刺为0.914、0.887、0.928,均高于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论 血浆sTREM-1和sCD163水平对重症肺炎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可能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血浆sTREM-1和sCD163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初步探讨在狭窄部位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难治性中央气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难治性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0±16)岁,给予常规介入方法结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同期纳入常规介入方法治疗的20例难治性气道狭窄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6±17)岁.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6~18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气道直径、横截面狭窄率、气促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近期疗效没有明显区别(P>0.05);曲安奈德治疗组再狭窄的治疗间隔时间由术前的(11±5)d增加到术后的(99±56)d,20例中16例病情稳定,4例发生再狭窄需再次治疗.对照组再狭窄的治疗间隔时间为(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波动,未出现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常规呼吸介入方法,可明显延长难治性良性中央气道狭窄再狭窄的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9.
肺孢子菌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器官移植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此病发病率差别较大,与移植器官类型、移植中心及免疫方案相关[1].没有使用预防方案、肺和心肺联合移植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为10%~40%[2].我们通过对2例肺移植后并发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提示肺孢子菌可能存在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70.
7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2 0 0 2年 12月 2 2日至 2 0 0 3年 3月 31日收治的 78例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SARS患者 :男 4 2例 ,女 36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37 5± 11 6 )岁 ;医务人员 4 4例 (5 6 % )。临床症状包括 :发热 (10 0 % )、咽痛 (17% )、咳嗽 (88% )、气促 (80 % )、畏寒 (5 9% )、肌肉酸痛 (41% )。血常规 :白细胞 (WBC) <4 0× 10 9/L 12例 (15 % ) ,WBC(4 0~ 10 0 )× 10 9/L 4 9例 (6 3% ) ,WBC >10 0× 10 9/L 17例 (2 2 % ) ,平均为 (7 6± 5 0 )× 10 9/L ;中性粒细胞为 0 75± 0 14 ,淋巴细胞 0 18±0 11。胸部X线和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累计单侧 2 3例 (30 % )、双侧 5 2例(6 7% )。分析医护人员被感染途径 ,提示本病具有较强的飞沫近距离传染特性。出现急性肺损伤(ALI) 37例 (47% ) ,其中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 1例。 7例死亡患者均为ARDS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MODS)。结论 流行病接触史、发热、X线肺炎征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是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