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联合镇静剂和 (或 )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吸痰治疗老年肺心病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组 1 9例 ,男 1 2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8.6± 4 .6)岁 ,肺心病并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NPPV联合纤支镜检查行深部痰细菌培养和清除分泌物 ,并依据病情必要时予镇静剂。对照组为同期达到同样标准的患者 2 1例 ,男 1 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9.1± 5 .1 )岁。结果 实验组患者均能进行NPPV治疗 ,通气前后PaCO2 分别为 (1 0 .98± 2 .0 7)kPa和 (7.89± 1 .73)kPa,PaO2 为 (7.97± 1 .91 )kPa和 (1 1 .31± 2 .1 2 )kPa,有显著改善 (P <0 .0 1 ) ;实验组患者均行纤支镜吸痰并全部取得了合格的深部痰标本 ,操作过程无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的痰菌阳性率 (84.2 %与 42 .9% )、插管率 (2 1 .1 %与 52 .4 % )、病死率 (1 0 .5 %与 33 .3 % )、住院天数 (1 9.3± 7.5)天与 (31 .4± 1 1 .1 )天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有 8例患者接受镇静剂治疗 ,2例因烦躁、严重低氧血症静注镇静剂后需马上行面罩辅助通气。结论 NPPV联合镇静剂和 (或 )纤支镜吸痰治疗老年肺心病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效果良好 ;应用镇静剂时 ,应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2.
气管插管是呼吸道传染病独立的感染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正压过滤头罩、三级防护下,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插管的麻醉、插管方法、并发症,以及9名参加操作医务人员之后14 d的体温和核酸检测结果。在咪达唑仑+丙泊酚+吗啡/芬太尼镇静镇痛、麻醉下,12例患者均顺利、成功地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9名医务人员均未出现发热,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在正压过滤头罩、三级防护下,没有出现感染,佩戴防护用品可安全、顺利完成操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4例 PAP 患者的诊断方法。结果PAP 临床表现以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为主;肺部高分辨率 CT 多为地图样、铺路石样或网格状磨玻璃样改变,亦可表现为肺间质浸润及肺部实变影。104例患者中92例行经支气管肺活检,阳性率为97.8%(90/92),2例假阴性(后经外科肺活检明确诊断),其中出现气胸2例,发生率为2.2%(2/90),无大出血、发热、感染等并发症;13例经外科肺活检(其中2例支气管首次活检假阴性,11例因考虑为肺泡癌、间质性肺疾病等直接行外科活检)均明确诊断,术后患者均有疼痛,留置胸管;1例经皮肺活检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示 PAP 可能,经支气管肺活检是诊断 PAP 的主要手段,其阳性率、安全性高,外科肺活检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4.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102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一菊  李时悦  程远雄 《新医学》2000,31(3):154-155,157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和早期确诊手段.方法回顾分析10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纤支镜检查结果.结果本组中位年龄39岁,男女比例为1∶1.3.临床症状以顽固性干咳、气促为主65例,血痰为主19例,喘鸣为主12例,有结核中毒症状26例,无明显症状6例.胸部影像学资料无明显异常27例.纤支镜检查示左侧多于右侧,47%的病例以瘢痕狭窄为主,溃疡或坏死为主13%,肉芽增生为主16%,黏膜炎性病变为主24%.全部病例经纤支镜病理活栓和(或)刷检找抗酸杆菌确诊.结论EBTB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EBTB,纤支镜检查是确诊EBTB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5.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射药物治疗肿瘤引起的大气道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局部注射抑瘤仙 (对邻甲苯磺酰胺类化合物 ,为致肿瘤坏死物质 )治疗大气道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 2例中晚期大气道肿瘤患者 ,经纤支镜在肿瘤局部多点注入抑瘤仙 2~ 3ml,如有坏死组织钳取后再注射 ,每周 2次。结果 注药后 2~ 4d肿瘤局部变白、变黑 ,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易钳取且出血不多 ,病理检查为坏死组织。经 4~ 16次、平均 (6 5± 2 5 )次治疗后 ,气道阻塞完全缓解 7例 (3 2 % ) ,部分缓解 12例 (5 4% ) ,有效率 86%。注药后部分患者有轻度的疲乏、嗜睡、食欲下降。 1例右主支气管完全堵塞的患者第二次注药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插管通气 3d后缓解。可能与基础肺功能差、药物刺激、患者较敏感有关。结论 此方法对大气道肺癌疗效较好 ,起效快 ,选择性高 ,但应注意其可能刺激气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2011年第12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这无疑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组的成立凝结着呼吸学界老一辈专家的殷切期望,也承载着中华医学会领导的关怀与厚爱.  相似文献   
107.
颈段气管狭窄是指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上缘的气管段狭窄,由气道本身病变阻塞管腔或气道外病变压迫管腔所致.气道狭窄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治疗后需多次随访复查,观察气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情况.目前气管镜与胸部CT是主要的常用诊断技术,虽然两者对气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早已明确,但气管镜为创伤性检查,胸部CT具有辐射性,且两者均价格昂贵,不宜短期内多次复查,而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分辨率高及经济方便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段气管狭窄的程度,尝试开展超声在检测颈段气道狭窄应用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TO患者行影像学、肺功能、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TO是指气管粘膜下有多发性骨质和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1999年6月-2000年5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TO的阳性率为0.35%(4/1125),2男2女,35-60岁,既往行纤支镜检及活检均误诊。TO症状为咳嗽(3/4)、咳痰(2/4)、血丝痰(3/4)、声嘶(1/4)等,亦可无症状(1/4),胸片均未见异常。CT示气管壁有不规则斑点状钙化影并突入管腔(3/4)。1例呈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余3例气道阻力测定有1例增加。纤支镜检气管壁可见特征性的大小不等结节突向管腔,质硬。病理均见粘膜下软骨和骨质结节状增生。1例给予丙酸倍氯米松和茶碱治疗,半年后症状、气管粘膜充血改善。结论 TO不是罕见病,易被漏诊、误诊,建议有关专著介绍此病。  相似文献   
109.
正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在某些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或加用静脉镇静)即可进行,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操作在内镜室即可进行。前端可弯曲的内科电子胸腔镜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治疗。因此,与电视胸腔镜技术,即外科胸腔镜相比,创伤更小,医疗费用更低,并且诊断和治疗有效率高,并发  相似文献   
110.
自2019年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卫生经济负担显著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由于传染性更强、传播力更快、再感染率更高,现已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主要流行株。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强调“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其中就包括数量越来越多的免疫缺陷人群。此类人群罹患新冠病毒感染后重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属于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而且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此类人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抗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与原有药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尚缺乏可供参考的针对免疫缺陷人群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的相关指南或共识。因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组织国内多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多次讨论,总结出13条建议供同行参考,以期为该类特殊人群的诊治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