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生理学特征及其消融策略.方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节律规整的心动过速患者9例,三维指引下拖带标测左心房、肺静脉,明确环肺静脉消融线遗留的缝隙,消融缝隙并随访.结果:9例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57.9±11.1)岁(42~72岁),心动过速周长(300.1±29.4)m,(264~318 ms),其中持续性心动过速7例,阵发性心动过速2例.所有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后电传导恢复,心动过速时左心房与肺静脉之间1:1传导,三维标测显示5例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右肺静脉前庭、2例位于左肺静脉前庭、1例位于左肺静脉干、1例位于右肺静脉干.拖带标测显示心动过速与左心房、肺静脉以及环肺静脉消融遗留的两个缝隙[间距(34.4±4.1)mm]构成的折返环路有关,单一传导路径消融可以终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终止后消融缝隙,随访15.1 ±411.1(6~32)个月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左心房、肺静脉以及环肺静脉电隔离线上遗留的两个缝隙相关,可根据左心房和肺静脉内拖带标测明确诊断,消融缝隙可以根治此类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封堵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经右股动脉置人冠状动脉球囊导管至左前降支;预适应3~4次,每次球囊充盈30s,间隔5~10min;以3~5atm扩张球囊封闭LAD远端血流,40min后撤除球囊。结果8头巴马香猪中有6头存活,造模成功率为75%。模型梗死面积变异系数为11.7%(33.2±3.9)。封堵后心电图呈动态变化,心肌酶学指标(CK、CK—MB、cTnI、Myo、LDH)较术前明显升高,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均增大,LVEF均下降,部分实验猪出现心室壁瘤,TIC染色、HE染色证实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封堵法制备巴马香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高,保持了梗死区冠脉可重复进行造影,为干细胞植入梗死区心肌治疗AMI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其与CRP和IL-6的关系.方法52例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26例)或对照组(26例),分别给与阿托伐他汀(10 mg)或安慰剂治疗3月,观察血压(SBP/DBP)、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脂(TG、TC、HDL-C、LDL-C)、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U-pro)和尿酸(UA)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的U-pro(510.3±320.7 vs 748.3±411.6)mg/d、CRP(2.6±1.0 vs 3.7±1.4)mg/L和IL-6(133.6±37.7 vs 165.5±50.5)ng/L均显著降低(P<0.05~0.01),并较治疗前的基线值分别下降27%、25%和18%(P<0.01),且尿蛋白的减少量(△U-pro)与CRP和IL-6的变化值[△CRP(P<0.001)和△IL-6(P<0.001)]及基线的HDL-C值(P=0.029)呈线性相关;而两组间的Cr、Ccr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肾病的蛋白尿,该作用可能通过降脂以外的降低炎症因子CRP、IL-6的抗炎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74.
报道 3例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后因强烈心理应激诱发焦虑、抑郁症状。其临床特点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运动性不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治疗后 1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将起搏器取出后症状消失。提示置入起搏器术后随访时应注意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 ,可采取药物、行为和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5.
房室阻滞是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3%,主要发生在房室结双径路和间隔旁路的消融治疗;我院完成此类射频消融术1025例,无一例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兹总结避免此类并发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射频消融(RFCA)治疗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起源于左室间隔心尖部特发性VT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成功RFCA治疗后仍有0%~31%的患者复发率,导致复发的因素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对可能导致RFCA治疗特发性VT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7.
心导管术后股动静脉瘘治疗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动静脉是心导管术最常用的入路途径。股动静脉瘘(FAVF)是经该途径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我们在FAVF的治疗中发现绷带延时加压包扎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心导管术的患者中,共发生FAVF 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44.8±20.1)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例,射频消融6例,经皮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8.
成人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女性,湖南籍,37岁。36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的智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僵硬,37岁时不能独立行走并伴有流诞,智能障碍加重,衰老迅速。查体发现表情呆板,貌似50岁左右;高级智能障碍,未见K-F环,双上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铜蓝蛋白均正常;腰椎穿刺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脑电图及头颅O检查正常。患者的母亲在叙岁左右出现双眼失明、痴呆,患者的侄儿有反复“抽搐”发作。方法:局麻下用小颅骨钻取右额叶…  相似文献   
79.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缺血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溶栓治疗虽然可使60%~70%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达到TIMI 3级血流者只占少数〔1〕。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可较快的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进一步降低AMI死亡率〔2〕。同时急诊PCI适应症广,包括溶栓禁忌症、溶栓窗口以外及溶栓失败患者〔3〕。现对近年AMI行急诊PCI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手术方法l.1 急诊PCI:患者在确诊后需行急诊PCI者,立即予肠溶阿司匹林0.3g,氯吡格雷300mg嚼服。在腹股沟区局部麻醉,穿刺右股动脉,放置动脉鞘管后,给予肝素3000U。决定PCI后加肝素5000U,以后每延长l h追加肝素2000U,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多角度投照,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确定IRA的靶病变。选择合适的球囊(通常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20%)[4],进行预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为靶病变近端“正常”血管直径的1∶1.0~1.1,长度完全覆盖靶病变。PCI成功标准[5]: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TIMI 3级血流,无严重心脏事件(急性闭塞,死亡)发生。如AMI合并...  相似文献   
8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世界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40%,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脏病猝死等一系列疾病及其冠脉病理生理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导致心肌氧供不足,甚至缺血、坏死,心电活动不稳定性增加,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失衡,使自主神经系统完整性指标HRV降低,同时心室颤动阈值降低,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碎死。稳心颗粒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根据我国传统医学及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理论研制、步长集团生产的中成药,主要成份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五味中药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