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单中心儿童肝移植手术方式、围术期管理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6年1月—2021年1月2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一般结果、术后外科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 本组25例患儿中,3例患儿术后2个月内死亡,门静脉狭窄2例,肝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2个月生存率为86...  相似文献   
82.
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疤痕动物模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裸鼠疤痕动物模型进行鉴定。方法:选取15只4~6周龄裸鼠,建立疤痕动物模型;疤痕移植后4~6周处死动物,取移植物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组织特点结果:移植物与临床取材特性一致,符合增生性疤痕特点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瘢痕组织胶原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测定的简便、有效手段;运用裸鼠建立疤痕动物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稳定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在细胞及动物体内证实前期已合成,并证实其活性的、针对I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的核酶的有效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80只SPF级4~6周龄裸鼠,体质量15~25g。随机分为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A组、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D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E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F组、对照组G组和空白对照组H组,每组1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A-F组,7d。对照组G组注射生理盐水7d。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观察分析各组胶原相对含量及分布的改变。同期选取增生性瘢痕来自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半年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庚组。脂质体包裹核酶转染实验组培养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羟脯氨酸含量、反转录多聚链反应法测量细胞内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含量。结果:①细胞上清羟脯氨酸含量: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2.33±0.04,2.32±0.04,2.42±0.04,2.41±0.05,2.20±0.03,2.12±0.04,2.85±0.07)μg/L,P<0.01。②I型胶原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0.796±0.034,0.834±0.017,0.860±0.026,0.838±0.023,0.842±0.031,0.858±0.037,0.940±0.037)μg/L,P<0.05。③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1.496±0.039,1.668±0.052,1.154±0.093,1.078±0.093,1.270±0.060,1.182±0.111,2.001±0.099)μg/L。④应用核酶前后瘢痕体积变化:A组、G组、H组实验前明显高于实验后[(28.31±2.10,25.60±1.20)(33.65±1.76,32.71±3.92)(29.53±2.50,28.80±2.71)mm3]。结论:所合成及扩增、转染的核酶可抑制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并能有效减少人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中瘢痕的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促进移植皮辩血管化的可行性,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自行构建pcDNA3/VEGF165质粒和pcDNA3-hAng-1质粒,并移植于大鼠缺血皮瓣,皮瓣早期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VEGF及Ang-1蛋白表达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l65、Ang—1双基因联合移植、VEGF165单基因移植、Ang-1单基因移植大鼠缺血皮瓣后,与空白质粒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5.6±3.9)%、(83.2±3.5)%、(80.2±3.7)%、(41.5±2.9)%、(42.2±2.5)%。基因治疗组体内检测均有VEGF、Ang-1蛋白的表达上升。术后第7d时五组皮瓣中点处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7.8±1.7)个/mm^2、(19.1±1.6)个/mm^2、(50.1±5.7)个/mm^2、(53.2±6.3)个/mm^2、(69.4±7.5)个/mm^2;第14d时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28.6±3.7)个/mm^2、(30.5±2.9)个/mm^2、(65.2±5.8)个/mm^2、(75.4±6.8)个/mm^2、(88.9±7.1)个/mm^2。结论联合VEGF和Ang-1基因治疗可以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5.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是烧伤治疗的一个难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单位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 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术修复15例患者的深Ⅱ度创面,观察皮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获取理论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3±5)岁,烧伤面积(47±12)%TB  相似文献   
86.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涉及多基因遗传变异的疾病。血尿酸稳态由尿酸生成和排泄共同调节维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且与代谢综合征密切关联,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也愈受重视。最近研究发现,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及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S)基因遗传缺陷和肾脏尿酸盐转运体系中的尿酸盐阴离子交换体(URAT1)、葡萄糖转运体9(GLU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尿调节素(UMOD)和含PDZ结构域蛋白1(PDZK1)基因变异可导致尿酸稳态失衡而致高尿酸血症,但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几年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3例口服消脂护肝汤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凯西莱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影像学指标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TC、T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B超和CT的影像学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方法:①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80只)。②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2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2.5μg/100μL及5.0μg/μ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1次,共7d)及对照组(D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7d;E组10只,空白对照组)。③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结果:A组Ⅰ型胶原由紧密排列,变成较稀疏,提示含量减少;B组Ⅲ型胶原在血管旁及Ⅰ型胶原间分布减少;C组Ⅰ、Ⅲ型胶原均减少;D组和E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可使胶原的排列分布稀疏,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89.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aozhi Yanggan Decoction (调脂养肝汤,TZYGD)in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 a ratio of 3:1,with 8 cases eventually dropping out.The symptoms,signs,liver function markers, blood lipids,iconographic indices an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fter a 12-week treatment course were assessed in 101 patients treated with TZYGD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29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iola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19% and 68.97%,respectively,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former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P<0.05).Moreover,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ymptoms,signs,liver function,blood lipids and iconographic indices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favorable with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TZYGD is effective and highly safe in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