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前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 ,在大于 80岁的人群中 ,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已超过 1 0 %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心房纤颤者增高 4~ 5倍 ,另外许多病人心房纤颤发作后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常需及时有效的治疗 [1]。顿服负荷量普  相似文献   
72.
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106医院(山东济南250022)卜桂英陈署光李文革自1994年3月以来,我科对13例上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施行了高选择性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4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术后当日即发现1例,术后3天发现2例,术后第5天又...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建立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提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DNA,选择文献报道的7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PCR产物测序,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上传至数据库(http://pubmlst.org/smaltophilia/),获得相应的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和序列分型编码(sequencetypes,STs),应用MLST方法分析6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型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对6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分析,所有菌株均为同一新的ST型(sT87),该结果与现场流行病学的关系一致。结论MLST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实验室菌株资料可以比较,适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进化关系、群体结构和长期的全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5.
山东省猪源肠球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山东省猪源肠球菌的分离情况,对酰胺醇类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机制,探究引起肠球菌酰胺醇类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肠球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肠球菌分离,16SrDNA序列扩增进行肠球菌种属鉴定,从采集自山东省44份猪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肠球菌,应用微量肉汤稀释对其进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性研究,并利用普通PCR方法对常见的9种可水平移动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34株肠球菌(分离率77.3%),发现分别有21株(61.8%)和25株(73.5%)的分离株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耐药菌株中存在可水平传播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A7(11株),catA8(2株),fexA(7株),fexB(5株),cfr(3株)。7株肠球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中猪源肠球菌分离率较高,对酰胺醇类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分离株中存在的可水平移动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可能参与了受试菌株对酰胺醇类药物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畜牧兽医临床酰胺醇类耐药肠球菌的监测、检测工作,为了解我国动物源肠球菌耐药性现状,防控耐药肠球菌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6岁。半年来晨起时下腹疼痛。1周前每于排尿时腹痛加剧,脐下正中可触及包块,并伴持续高热和呕吐。曾按胆道蛔虫治疗,未见好转。于1987年11月入我院外科。体检:T40.2℃,P120次。消瘦。于脐下中线处可触手拳大包块,稍活动,有压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85例颈椎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X线片、CT、MRI及MRA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以便临床上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颈椎病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7月,85例均行颈椎标准X线片、CT、MRI及MRA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病以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和局部失稳为常见X线表现,X线片、CT、MRI及MRA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不同的优点及限度。结论 X线片为首选检查方法 ,绝大部分可明确诊断,特殊情况加做CT、MRI或MRA检查。  相似文献   
78.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体会(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桥本病(Hashimoto'sdisease,HD)合并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T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2005年7月16例HD合并TC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于彩超下行细针穿刺,9例1次、3例2次针吸查见癌细胞;4例针吸阴性者,B超示包膜不完整而高度怀疑HD合并TC,行术中冰冻诊断确诊。16例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其中3例加行同侧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病理诊断HD合并乳头状癌13例、滤泡状癌3例。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规行甲状腺替代和(/或)抑制治疗。术后并发轻度声音嘶哑1例,予营养神经药物和颈部理疗3月后好转。1例术后4年死于甲状腺癌转移,余15例健在。结论HD患者甲状腺触诊或怀疑有结节者可常规行超声检查或99mTc甲状腺扫描,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提高HD合并TC的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颈淋巴结肿大时可加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应用甲状腺素治疗可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100 mg,每日2次,并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药。治疗组给予单剂量吸入噻托溴铵18μg,每日1吸。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行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等。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症状及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6MWD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3阳性为A组(n=16),2阳性+1阴性为B组(n=18),1阳性+2阴性为C组(n=19),3阴性为D组(n=21),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 74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55.41%、47.30%。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及TUBB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