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男性,65岁,反复颜面、四肢水肿3年,一直未检查及治疗。2011年1月28日病情加重,入住当地县医院以“甲状腺功能减退”输注液体及口服“甲状腺素片”,水肿症状略有好转。2月6日上午10时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转入我院。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42.
文献报道,麻醉诱导出现气管插管困难的发生率为1%-4%,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我科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超细胃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肠镜、共聚焦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E治疗。结果9例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全部完整挖除,所有挖除病变术后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60ml,发生ESE穿孔3例,均经金属夹夹闭修补成功。结论ESE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中心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12例LST行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及共聚焦内镜检查,对所有LST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果 本组均治疗成功,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1年复查无复发.结论 采用ESD治疗LST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6.
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经鼻胃镜使得传统胃镜检查的相对禁忌证得到了进一步的压缩,其超细的镜身对于高龄患者、幼儿、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现将我科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7.
幼年性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8年6月~2010年1月对86例小儿幼年性息肉采用小儿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小儿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幼年性息肉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2~11岁,其中  相似文献   
48.
近年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受到重视,糖尿病病人的食管运动功能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糖尿病常合并无症状的食管运动异常,其动力改变形式以及和血糖、病程、年龄、性别关系各家报道不一。现将我科胃肠动力室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64例2型糖尿病食管测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上食管异位胃黏膜(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且可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少见[1]。由于异位胃黏膜有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胃酸可引起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反酸、咽喉部不适或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部分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狭窄,甚至可致癌变。  相似文献   
50.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累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病变,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色素、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ST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肌层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