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对60岁以上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9年9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POEM治疗的146例≥60岁老年组和146例18~59岁成年组患者资料, 对其基础资料、手术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Ling分型、HRM分型与既往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9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治疗, 老年组和成年组临床成功(Eckardt评分≤3分)率分别为96.33%(105/109)和96.77%(90/9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 P>0.05);2组患者肌切开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2.49)cm比(7.12±2.24)cm, t=0.472, P>0.05];老年组有26例(17.81%)出现并发症, 成年组有21例(14.38%)出现并发症,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4, P>0.05);老年组与成年组...  相似文献   
22.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指通过经口的内镜,在食管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隧道,通过该隧道对食管下括约肌进行切开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POEM是一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兴技术,应用于临床仅有3年的时间[1]。但因其近期疗效确切且创伤较传统外科治疗小,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拟对POEM的历史起源及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一、POEM的历史起源经口在食管黏膜下建立隧道是POEM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不同类型的PCN癌变率不同,治疗方法亦有 所区别。其治疗前的精确诊断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文献进展,阐述了 EUS及其相关技术在PCN诊断中的作用,并介绍了EUS引导下PCN消融术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 判断和随访观察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 研究利用隧道技术在活体家猪体内进行纵隔活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健康家猪3只,麻醉后取左侧卧位,在食管中段横行切开长约2cm黏膜,内镜沿切口进入黏膜下建立约10cm隧道,切开食管壁肌层进入纵隔,术中辨别纵隔器官(如肺、脊椎、降主动脉等),进行纵隔组织活检,食管固有肌层不关闭,金属夹自远端向近端闭合切口。术后送活组织病理及胸透,糖水饮食72h,之后流质饮食,应用抗生素3d,每日检测体温,1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所有实验用猪均完成操作,纵隔内器官均能被清楚辨认,进行了纵隔内活组织检查,其中1例因无法解释的气胸术后死亡,尸检见到明显的肺不张;另外1例发生轻微的气胸,食管切口均用金属夹关闭。结论 内镜下经口经食管隧道技术进行纵隔活检是可行的,而该手术的安全性则需要我们扩大样本量及延长生存时间去进一步研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7.
病例1:患者男,68岁,胃镜检查见食管管壁半月形结构形成(LingⅡb型)[1]。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手术操作步骤:齿状线距门齿约48cm,于距门齿38cm处黏膜下注射美兰、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后,于食管右侧壁切开约1.5cm的横行切口,于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建立一纵行隧道,隧道向下延伸至贲门下4cm。用三角刀离断7cm的内环肌后,继续离断相应的纵行肌,但于齿状线相对位置保留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T-POEM治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78.6 min,平均随访时间(6.3±5.4)个月,症状缓解率100%,术后患者Eckardt评分为0.7±0.5,较术前的7.8±0.9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结论 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海博刀(O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2年1~9月确诊为AC,并用海博刀行横开口法POEM的患者6例(海博刀组),男1例,女5例。选取同期用常规方法行POEM的患者29例(常规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相关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海博刀组6例AC患者均顺利应用海博刀行POEM,中位年龄36.5岁(21~59岁),病程41.5个月(6~100个月)。术前Eckardt评分(8.2±1.8)分,术后评分(1.0±0.9)分,示症状明显缓解(P=0.0002)。海博刀组手术用时42~62min,平均(52.3±8.0)min,隧道建立时间25~35min,平均(28.8±3.9)min,纵行肌切开时间6~9min,平均(7.5±1.2)min。常规组手术时间46~97min,平均(63.0±12.9)min,隧道建立时间24~60min,平均(35.4±7.5)min,纵行肌切开时间4~18min,平均(10.0±3.0)min。海博刀组在整体手术、隧道建立和肌肉切开过程中明显快于常规组(P=0.020,P=0.001,P=0.005)。海博刀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而常规组中,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29,17.2%),其中2例黏膜穿孔(2/29,6.9%),1例颈部皮下气肿,1例颈部皮下气肿并纵隔及膈下少量游离气体,1例左侧气胸合并颈部皮下气肿。结论 初步表明用海博刀(O型)不仅能有效地行POEM,而且安全性更高,速度更快。但其最终结论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30.
病例1:患者女,49岁,因间断吞咽困难7年伴反食于2012年9月入院。术前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鸟嘴征阳性。胃镜检查见食管管腔扩大,可见大量液体潴留,予以反复抽吸及冲洗,充气后可见管壁半月形结构形成(LingⅡb型[1]),贲门紧闭,内镜通过有阻力。术前食管测压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操作步骤:确定齿状线距门齿约40cm后,于距门齿32cm处黏膜下注射美兰+肾上腺素+0.9%氯化钠溶液,Dual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