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活体猪模型实验,进一步证实和明确其在高阶内镜治疗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名受训者接受活体猪模型培训,之后6名受训者与6名对照者均进行手把手教学培训。随后,对于受训者接受活体猪模型和手把手培训的差异性,以及受训者和对照者关于是否接受活体猪模型培训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对比。 结果所有活体猪模型和手把手培训手术均未出现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种培训手术术中各有2例局部微小穿孔,以组织夹可有效封闭,均无术后迟发性穿孔;所有实验动物及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手术均完整剥离了病变,仅少数需上级带教医师接手后完成。接受活体猪模型培训后,受训者自身的剥离时间和剥离速度明显改善(P< 0.05);相比于对照者,受训者的手术时间(包括各步骤时间)、剥离速度以及手术完成度评分、注射评分、切开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5)。 结论活体猪模型用于高阶内镜治疗技术的培训是安全有效的,其对于改善初学者的学习曲线及有效应对并发症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活体猪模型在超级微创内镜隧道法黏膜下剥离手术(ESTD)培训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对消化内镜培训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隧道法黏膜下剥离术的动物培训,共操作活猪8头,分别建立超级微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ESTD动物训练模型。训练者进行手术理论学习,在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ESTD术和ESD术,记录ESD和ESTD的总体操作时间,隧道长度,创面面积大小,操作速度(创面面积/时间)。使用调查问卷检测学员培训前后的能力变化。数据使用SPSS.2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ESD和ESTD手术解剖模型在手术训练中,未出现不可处理的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延迟性出血。ESTD模型出现食管小穿孔2例,均使用软组织夹进行封闭处理,2种手术模型均无延迟穿孔。分别有1例ESTD和3例的ESD未完成而需要高级医师接手,未出现动物死亡的情况。 结论活体猪模型用于内镜隧道法黏膜下剥离手术培训安全且可行,相对于传统ESD手术在黏膜下剥离的培训过程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影像学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PCN 一旦癌变,预后很差.对于已经发生癌变或者高危的PCN,建议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尚未发生癌变的低危的PCN,一般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考虑到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有一定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Ling分型对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分析前瞻性记录的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POEM治疗的4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资料,对比不同Ling分型的患者接受POEM治疗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7例患者接受POEM治疗,男25例,女22例,年龄16~62岁,平均39.0岁。LingⅠ型24例,LingⅡa型5例,LingⅡb型14例,LingⅡc型4例。共14例出现并发症(29.8%),黏膜穿孔5例(10.6%),气体相关并发症10例(21.3%),其中1例同时合并黏膜穿孔和气体相关并发症。气体相关并发症包括气胸、纵隔积气、腹腔积气及皮下气肿。黏膜穿孔的发生率LingⅡb型最高,为21.4%;LingⅠ型次之,为8.3%;LingⅡa型和LingⅡc型均未发生并发症。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LingⅡc型最高,为50%;LingⅠ型、LingⅡa和LingⅡb型分别为25%、20%和7.1%。结论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LingⅡc型最高,黏膜穿孔发生率LingⅡb型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POEM术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和对照组。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术,且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抗生素组术9例术前0.5~1h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0g,对照组11例则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密切监测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量及体温,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3天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术后均无出现感染及体温明显升高现象。相比之下,两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在术前1天,术后1、3、7天的变化趋势不同(P<0.05),且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方面升高较抗生素组更明显(P<0.05)。而两组在体温及C反应蛋白变化趋势及升高情况方面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和仔细的手术操作对预防POEM术后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术前应用抗生素对其并无明显的临床意义。但其最终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食管下括约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对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33例贲门失弛缓患者按切开后断端距离大小分为两组,断端距离>0.6cm为A组,≤0.6cm为B组,比较两组间症状的Eckardt分值。结果 3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术前症状Eckardt分值为6~9分,平均7.9分;术后分值为0~6分,平均2.2分。A组的Eckardt分值下降明显大于B组。结论 POEM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状疗效确定。环形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大小对贲门失弛缓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治疗前后的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UESRP)均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LESRP)有2例明显降低至正常值,有1例变化不大,仍高于正常,平均值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例患者均有食管蠕动波消失,术后食管蠕动波均无改善;3例患者术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均低于正常值,术后仍均低于正常;食管上括约肌压(UESP)平均值术后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OEM近期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 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 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8.7%(126/ 4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94.5%(344/364),术前Eckardt评分vs术后Eckardt评分6.7±1.5(2~10)vs 1.2±1.1(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OR=9.454,95% CI 为2.499~35.76; 2012 年OR=2.177,95% CI 为0.794~5.974;2013 年OR=3.975,95% CI 为1.904~8.298;2014 年OR=1.079,95% CI 为0.601~ 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T 型开口OR=0.369,95% CI 为0.165~0.824;横行开口OR=0.456,95% CI 为 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 CI为0.059~2.250;内环 肌切开OR=2.137,95% CI为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OR=4.385,95% CI为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0) 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 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7岁。因间断性吞咽困难伴反酸、烧心及呕吐1年于2010年6月行胃镜、食管钡灌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术后症状缓解,但2个月后症状复发,于2011年9月在我院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导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的原因.方法 收集295例因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ESD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其阳性的原因.结果 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总的发生率为3.05% (9/295).食管ESD术95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1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切下标本正常组织回缩所致.胃ESD术200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5例,其中2例印戒细胞癌因癌细胞沿黏膜下层生长,表层黏膜判断边界不准确所致,2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正常组织回缩所致,1例因病变广泛边界判断不清所致;基底阳性3例,因病变深度判断不准确所致.结论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术后仅有少部分患者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出现阳性与病变深度或边界判断不清、病理分型、ESD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