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自拟炎石清治疗胆囊炎胆石症2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秀英  李忠杰 《陕西中医》1995,16(11):494-494
采用自拟炎石清(金钱草、蒲公英、山栀、大黄、郁金、川楝子、元胡等)治疗胆囊炎、胆石症296例,临床治愈230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96.3%。提示本方法有消除胆囊炎症,排除胆囊结石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以来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患者9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2组患者在给药治疗24,48,72 h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结果 92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方法 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4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 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291次,其中221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75.95%).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5.7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 结论 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常见,通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指这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由于两者在QRS形态和频率方面相似,R—P-间期均〈P-R间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但详细分析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改变仍可明确诊断,通过对顺向型AVRT的P波形态分析,甚至可对房室旁道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7.
李忠杰  王慧  郑新权 《心电学杂志》2011,30(6):478-482,509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不断开展,心脏电生理知识迅速得到更新,促进了对心电图知识的重新认识.但部分心电图医师由于无法接触到电生理检查,对一些心电现象的形成机制认识的较模糊,存在某些概念不清或诊断错误的情况.现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结合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探讨在心电图诊断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引起同道对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98.
正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有:(1)折返;(2)自律性增高;(3)触发活动。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动过速在食管心脏生理检查中既能诱发又能终止,是无创电生理检查的重要内容。折返机制:从心脏某部位发出的激动在传导途径中遇到一条径路的单向阻滞,则改从另一条传导较缓慢的径路前向传导并通过前者折返回原处,如原部位已脱离不应期就会再次形成激动,连续的折返激动便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当折返条件被破坏后,心动过速立即终止。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