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总结小肠移植术后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时机及该技术对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5例小肠移植受者分为3个阶段.1994-1995年为第1阶段(3例),2003-2006年为第2阶段(7例),2007年以后为第3阶段(5例).第3阶段进行计划性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监测,既术后第3天进行首次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此后活检的频次在术后第1个月为2次/周,术后第2~3个月为1次/周,术后第4~6个月为1次/2周,术后7个月以后为1次/月,在受者出现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和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也进行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结果 15例共进行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255次,移植肠腹壁造口肉眼直视下取材活检21次.以上276份样本中,诊断排斥反应共51份(18.5%),其中诊断不确定急性排斥反应至轻度排斥反应32份(11.6%)、中度排斥反应9份(3.3%)、重度排斥反应10份(3.6%),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份(0.7%),细菌感染2份(0.7%).15例共发生病理证实并需l临床治疗的排斥反应20次,其中不确定急性排斥反应至轻度排斥反应11次、中度5次、重度4次,发生细菌性和CMV肠炎各1次.结论 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及其病理学检查是小肠移植术后诊断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有计划的进行该检查对排斥反应有术后监测、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
小肠移植后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小肠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将1994年至2009年6月间15例小肠移植患者分为3个阶段,1994-1995年的3例患者为第1阶段,2003-2006年的7例患者为第2阶段,2007年以后的5例患者为第3阶段.第1和第2阶段患者围手术期真菌感染的预防方案采用静脉注射氟康唑,IFI的治疗以静脉注射氟康唑为主,在病情危重时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首次用量为1~5 mg/d(或0.02~0.10 mg·kg~(-1)·d~(-1)),视患者耐受情况每日增加5 mg;第3阶段患者围手术期真菌感染的预防方案采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IFI时,两性霉素B脂质体首次给药便达到目标治疗剂量,用量高达6 mg·kg~(-1)·d~(-1),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肾功能的状况调整剂量.结果 15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发生IFI,发生率为26.7%,其中第1、2和第3阶段患者中分别有1例、2例和1例发生IFI.第1和第2阶段3例发生IFI的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于严重IFI,第3阶段1例发生IFI的患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44 d后被成功救治.治疗期间,患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停药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3个阶段患者总体病死率为75%.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IFI是极其凶险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两性霉素B脂质体能够成功救治IFI患者,在严密监测肾功能下,大剂量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3.
Injuries in the choledocho-pancreatico-duo-denal junction are rare, and a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other severe vascular and visceral injuries. Interventions during early operation may aggravat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hile proper application of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 is helpful in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 Therefore, for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pancereatico-duodenal junction injury, definite 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after removal of necrotic tissues, control of infection and adequate drainage. However, DCS should be applied with caution, and the indications of DCS should be strictly followed, because reoperation will increase the chance of injury and infection after DCS.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并改进大鼠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 Ⅲ型胶原预铺培养板,改良原位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适宜密度接种.含10%胎生血清的PuDMI 1640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产量、活率、贴壁和生长情况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肝细胞分离时间明显缩短;胶原酶用量减少1/3;每鼠可获得(1.81±0.65)X 108个肝细胞;活率为(87.46±6.90)%;细胞接种4 h即可贴壁,可存活2~3周.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经济,细胞产量和存活率高,贴壁和生长良好,可满足各种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二肽对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细菌易位的抑制作用。方法白色杂种猪10只行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后随机分成2组:STPN 组(n=5),术后行标准全肠外营养 TPN 28天,GTPN 组(n=5)行与STPN 组等氮等热量强化 Gly-Gln(3%)的 TPN 28天。观察受体血浆 Gln 浓度及移植小肠粘膜 Gln 含量,移植小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细菌数量和移植小肠对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的通透性。结果术后28天,GTPN 受体血浆 Gln 浓度和移植小肠粘膜 Gln 含量均高于 STPN 组,GTPN 组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细菌数量(5.52±1.04,5.96±1.08,5.96±1.43LogCFU/g组织)明显低于 STPN 组(3.01±1.28,3.16±1.32,3.24±1.27Log CFU/g 组织),术后二组移植小肠通透性均增加,但GTPN 组明显高于 STPN(24.01±7.44%Vs7.77±3.04%,P<0.01)。结论 Gly-Gln 能提高受体血浆 Gln 浓度,维持移植小肠粘膜 Gln 含量,降低肠道通透性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96.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的方法,因其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和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我们曾于1991年对1983年至1990年住院的21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穿刺结果进行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2.5%.现将198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1154例乳腺癌患者1249例次穿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经研究发现亚急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各种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呈团块状且位于核的凹陷处;电镜下易发现特殊的包含体。临床病程较M_2a长,发病缓渐,易发生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核型分析有t(8;21),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免疫表型分析符合为分化较好的粒细胞白血病;有AML_1-ETO融合基因。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194/10 ̄5。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二肽载体(PepT1)功能及其转运细菌寡肽产物(fMLP)的病理学意义. 方法:用肠切除方法诱导大鼠结肠上皮PepT1表达,大鼠小肠横断后吻合作为对照研究.用Western blot及结肠灌注PepT1底物cephalexin的方法,检测结肠PepT1的表达和功能,分别在结肠Pep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用fMLP结肠灌注结合组织学检查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研究PepT1表达与结肠炎性损伤的关系.用PepT1的底物(Gly-Gly)竞争性抑制PepT1对fMLP的转运,观察PepT1在结肠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术后2周,肠切除诱导大鼠结肠表达的PepT1水平最高,术后4周下降,仅为2周的25%.其二肽转运功能随着PepT1的减少而下降.10 μmol/L fMLP结肠灌注4 h,可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2周PepT1高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使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而不能导致诱导组大鼠术后4周PepT1低表达的结肠上皮损伤.抑制PepT1功能后,10 μmo/L fMLP 引发的结肠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结肠异常表达的PepT1,具有短肽转运功能.结肠上皮PepT1表达上调,使其对细菌产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肠上皮异常表达的PepT1,可以转运细菌产物而导致结肠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9.
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改善猪自体移植小肠的吸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猪自体移植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方法:杂种猪10只,行自体小肠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标准TPN组(STPN组,n=5),接受标准TPN支持8天;Gly-Gln二肽组(GTPN组,n=5),接受含Gly-Gln的TPN支持8天,术后1天(POD1)及术后28天(POD28)行木糖吸收实验,测定肠粘膜酶活性。结果:术后28天,GTPN组:木糖吸收曲线下面积,5h尿液木糖排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应用稳定性核素(L-15N亮氨酸)测定大鼠组织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 方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相同剂量L-15N亮氨酸不同时相的大鼠组织15N丰度及不同剂量L-15N亮氨酸的同一时相大鼠组织15N丰度. 结果:大鼠组织中游离及结合氨基酸同位素丰度在注射后半小时内几乎呈线性上升并达高峰,游离氨基酸15N丰度维持4 h后缓慢下降,结合氨基酸15N丰度在半小时至12 h之内基本维持不变;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组织蛋白质分数合成率亦增加.当L-15N亮氨酸剂量>1.0 mmol/kg,分数合成率并不随施加L-15N Leucine剂量的加大而增加. 结论:在进行大鼠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测定时,一次性静脉注射的测量最佳时限为半小时,剂量为1.0 mmo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