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陈玉菲  杨萍  李宇 《现代保健》2014,(16):60-63
目的:通过对高龄老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高龄老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干部病房住院的符合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42例,所有患者均不能耐受特殊检查及有创非药物治疗,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联降压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螺内酯20 mg/d,口服或鼻饲,共治疗1个月,观察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的情况。期间如果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先调整其他降压药的应用,如果其他药物的剂量不能再减时,调整螺内酯的剂量;若血压无明显下降则不调整其他药物的种类及剂量。监测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清钾及血清肌酐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干咳、男性乳腺发育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为100%;同时血清肌酐、血清钾无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干咳及男性乳房发育出现。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2.
第二届Zimmer 学院亚太创伤论坛于2014年3月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韩国的Ki-Chul Park 教授应邀就“股骨转子下骨折当代治疗选择”作了精彩演讲,不仅阐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方法选择原则,还结合实际临床病例介绍了具体手术方法和技巧,给人以启迪,反响很好。受论坛主席曾炳芳教授委托,并征得Park 教授同意,现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供广大骨科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1例晚期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患儿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RSA)编码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ARSA基因第1~8共8个外显子序列。用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的跨种属保守性;应用Ucsf chimera软件对正常结构及变异结构的ARSA进行蛋白质3D结构建模及比对来分析变异所致的蛋白二级结构的丧失及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应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及SIFT软件对新变异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患儿携带ARSA基因第3外显子c.467G>A(p.Gly156Asp)和第5外显子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c.467G>A(p.Gly156Asp)变异经PolyPhen-2、Mutation Taster、SIFT及PROVEAN预测软件预测为可能有害变异,同时经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第156位Gly在各种属间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改变可导致编码的ARSA功能发生障碍;c.960G>A(p.Trp320*)变异经Ucsf chimera软件进行蛋白3D结构建模分析发现,该变异可导致编码蛋白空间结构严重变形,原有功能丧失。结论ARSA基因c.467G>A(p.Gly156Asp)和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MLD的致病原因,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磁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LPD+磁吻合消化道重建的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患者中位年龄63(56~8...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索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评价阿胶珠炮制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蛋白质二级结构。根据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对温度的响应行为,评估阿胶珠炮制阶段的蛋白质变性程度。结果 阿胶珠正常炮制过程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二级结构随炮制程度增加而逐渐改变。炮制太过的阿胶珠中物质发生明显的热解,凝胶色谱上出现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红外光谱上蛋白质与油脂特征峰也有改变。结论 阿胶炮制成阿胶珠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逐渐改变。红外光谱酰胺Ⅱ带峰位置的移动,能够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程度,可用于阿胶珠炮制程度连续评价与终点判断。凝胶色谱是否具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可用于判断阿胶珠炮制是否太过。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消炎痛片口服和维生素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汤,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7.
2005~2006年,笔者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 G )对16项常见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批准指南》(EP7-A2)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确定干扰物TG与干扰效果(偏差)之间的剂量效应。结果 TG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素、碱性磷酸酶、镁、无机磷、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铁存在正向干扰,其中前8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P<0.05),后3项回归方程二次项关系显著(P<0.05)。对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存在负向干扰,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P<0.05)。结论 TG对临床常见生化检测结果存在不同剂量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HIV/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150例,HIV/AIDS无机会性感染患者120例,依据不同病原学将150例机会性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检测CRP、SAA、WBC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CRP、SAA、SAA/CRP比值、WBC计数、NLR在不同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机会性感染组CRP、SAA、SAA/CRP比值、NLR均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会性感染组中Ⅲ期SAA、SAA/CRP比值、NLR均高于I期与II期,差异...  相似文献   
40.
微囊化人头皮毛乳头细胞诱导小鼠耳毛囊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头皮毛乳头细胞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APA)微囊是否具备诱导小鼠耳部毛囊再生的功能;寻找理想的微囊直径。方法 以APA微囊包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将毛乳头细胞微囊移植至小鼠耳部皮下,6周后局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葡聚糖-荧光素在APA微囊中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方式,并对比相同时间、不同直径的APA微囊中葡聚糖-荧光素的强度,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微囊直径。结果 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部位皮下有密集的同心圆状毛囊结构形成,其数量、大小、分化程度等与对照组明显不同。荧光素以同心圆状、逐层渗透的方式向APA微囊中扩散;相同时间内荧光强度比较:小囊组〉中囊组〉大囊组。结论 微囊化毛乳头细胞具备诱导毛囊再生的生理功能;微囊理想的直径是40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